机器人企业逆势增投的背后思考

机器人技术 2020-02-28 13:12www.robotxin.com机器人技术

2019年的寒流,似乎比大多数人预期的来得更早且更猛,撇开国家宏观经济数据的羸弱和疲软不谈,就以我们切身所处的实体企业来讲,事实上无论是市场端,供给端,抑或是需求端,都经历了刺骨寒风般的考验,感受到了刮骨钢刀般的无情……
 

毋庸置疑,这一阵漫天透骨的寒意自然地同样渗透到了去年上半年还高歌猛进、方兴未艾的行业。据权威渠道数据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累计销售15.6万台,同比下降1.73%;而2019上半年,国内工业机器人销量7.8万台,同比下滑10.8%,预计19年全年的总销量最终将下跌8.6%左右……
 


不过,即便市场冰封,供需萎靡,整个市场一片呜呼哀哉,唇亡齿寒,但仍然有为数不少的业内企业置严寒而不顾,逆大势而增投,以超大的魄力和过人的胆识勾勒出一幅“腊梅傲冬雪,芳香溢四方”的寒冬盛景。据了解,其中就有我们非常熟悉的ABB投资1.5亿美金打造上海新工厂及研发中心,发那科斥资15亿人民币建造超级智能工厂,埃斯顿收购百年德国焊接机器人龙头企业Cloos,爱仕达自筹5-6.5亿资金建设温岭数字化装备制造基地等等……


无独有偶,雄见略同,如此看来,行业巨头们的逆势操作行为并非心血来潮,一家之为,其背后的缘由和逻辑值得行业人士们仔细地推敲和揣摩


低价抄底,超值并购


众所周知,经济萎靡,市场不振,事实上绝大部分厂商的日子都不好过。因而,人人都说货不好卖,个个都喊危机来了。不过,既然说危机已至,自然就是危和机并存,你眼中是危,我眼里是机的情形。与人的命运相类似,企业的命运也往往可能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也许只是一个不经意的偶然失误,一家拥有高端技术含量的公司说不定就此轰然崩塌,黯然离场。


,但凡认为它还物有所值,奇货可居,旁边觊觎的企业自然就会趁着折价甩卖,一举拿下,收入囊中,对他们来说, 只要实力允许,准备充分,这样的天大便宜又岂能失之交臂?
 


先人一步,提早布局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要不是刚进行业的新兵,想必都不会忘记出现在17年末,18年初,国内机器人产业井喷的盛况。想当年,受政策利好的影响,一时之间,上下游的订单如雪片般铺天盖地地涌向和本体厂家,造成某些进口的核心零部件供不应求,严重短缺,从海外进口的供货周期甚至长达八九个月……


或许正是鉴于这样的沉痛教训,为了不再重蹈覆辙,被动着急,以防政策利好或行业复苏再一次的惠顾莅临,有实力的厂家自然就会运筹帷幄,积谷防饥,提前把产能布局完毕,静待重大机遇和巨额订单的不期而至。
 


跨行整合,上下通吃


据了解,作为一种非终端产品,工业机器人主要被应用于工厂、车间、流水线、仓库之类的实体场景。由此可见,制造业无疑就是使用、购买工业机器人最庞大最忠实的用户群体。既然在生产空调、冰箱、小家电、锅具这些终端消费品的时候,需要机器人这样的自动化设备,那么对于有实力的厂家而言,与其花大价钱去被动地购买,倒不如直接进入到上游的供给方领域,这样一来,既可以实现比市场价更低的自用,又可以打通上下游行业环节,把机器人设备拓展为自己全新的盈利产品,甚至可以把自己的竞争对手转化为实际的用户,如此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骑虎难下,见机行事


总体来说,业内大佬们逆势增投,想必会有其深谋远虑,高瞻远瞩的考量。,这并不代表他们的决策就一定是完全正确,毫无偏差的。一般而言,无论是置地建厂,还是企业并购,通常都会有一段相当漫长的谈判期,少则三月半年,多则三年五载。


换而言之,近期举牌扩能增产,收购兼并的企业们,很有可能在机器人产业井喷甚至更早之前就已经许下承诺,定下规划了。众所周知,像工业土地这些稀缺资源是牢牢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的,他们求贤若渴,招贤纳士,对于机器人、自动化这些无污染,高科技的朝阳产业,自然会是极度青睐,宠爱有加,给予相当力度政策优惠的。
 


,如果签了约,定了地,但拖了许久还是只闻雷响,不见雨下,实际投资迟迟不能到位的,不排除政府会解除协约,收回用地,再觅新的买家。而这一幕自然不是已经拿到低价用地的企业所愿意看到的,,为了锁定成本,兑现承诺,企业在骑虎难下的情况下,也可能会不顾宏观环境低迷的不利影响,咬牙硬挺,建设先行,努力不让之前已经唾手取得的土地硕果化为乌有。


这样看来,机器人巨擘们在整体经济形势并非有利的大环境下,依然圈地建厂,收购重组,其背后自然会有方方面面,千人千面的缘由,究竟成效如何,结局怎样,是否神来之笔,作为吃瓜群众的我们不妨拭目以待,静待下回分晓。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