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开发区川奇光电科技(扬州)有限公司贴附车间,只见120台6轴正紧张地工作着,6个机器关节灵活精准地旋转平移,贴覆好的电子纸很快进入下一道工艺。由于机器人的引进,川奇光电由原先的6000名员工缩减到1000多名,电子纸产能却由原先的月产160万片提高至250万片。
川奇光电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纸生产企业,凭借其高技术标准和高稳定性,一直是索尼公司全球唯一供应商。为了适应快节奏的生产模式,川奇光电联合台湾元太科技自主研发了6轴机器人,于精准度要求最高的贴附和涂胶两个生产环节。
“机器换人”推动企业智能化改造
近年来,国际经济形势风雨突变,国内人口红利不断弱化、人力成本不断攀升,众多企业正经受着风霜洗礼,生产成本控制已然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随着企业自动化提升和技改完善,开发区掀起了一场“机器换人”的风潮,最早启用机器人的川奇光电俨然成了开发区这场风潮的弄潮儿。
“最早,一些工序过于苦累,导致人员流失严重,用机器人代替实属不得已。但如今,随着企业技改的深入、产品标准的提高,简单的‘换’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川岳科技(扬州)有限公司厂长杨志忠介绍。
“‘机器换人’的‘换’不是通过简单几台机器人就能达成,而是企业自身生产技术脱胎换骨的改造,使企业由传统手工作业方式向自动化生产方式的突破升级,进一步提升企业生产技术的行业竞争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的两化深入融合。”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发展的眼光来看,“换”更是一种技术升级、一种观念转变。
区内高度自动化企业以尤妮佳为代表。尤妮佳生活用品(江苏)有限公司是由日本尤妮佳集团投资的全球最大厂区,一期婴儿纸尿裤“妈咪宝贝”与二期妇女卫生用品“苏菲”均已上市。扬州厂区凭借“超越日本品质”的理念,按照卫生用品的最高标准,从生产到成品包装全程自动化,只需技术人员检验即可,既保证卫生安全,又能提高效能。
除高端轻工产业外,区内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自动化和“机器换人”程度也很高。为了缩短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完善技术改造,亚普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综合考虑合理化、快速化、智能化的理念需求,不断提高自动化程度,引进机器人应用于修边、搬运、冷却等精准性、条件性要求高的生产环节,产品的稳定性与品质得到保障。
随着理念的转变,开发区内各个主导产业纷纷引入机器人。太阳能光伏产业中的领军企业晶澳、荣德导入镀膜、检测及坩埚炉喷涂机器人,LED及电子产业翘楚雷笛克光学、可瑞尔电子在注塑成型环节使用机器人……目前,开发区拥有约300台套左右,其中6轴机器人150台套以上,使用密度超120台/万人,高于国内平均水平。
“机器换人”解决了“用工荒”的难题,但有人担忧机器替代人工是否会带来“失业潮”?
“‘机器换人’不仅减少了重复性简单人工作业,还相应增加了技术岗位,加大了企业后备人才库的培养,促进整个劳动力水平的升级换代。”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用人成本的提高,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设备的应用将成为开发区保持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开发区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
当前,我国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机器人产业正步入“2.0时代”。开发区瞅准时机,积极抢抓机遇,凭借现有的互联网、大数据等产业优势,积极招引机器人企业进驻。
塞浦路斯浦达拉集团是国际工业机器人领域内的知名企业,去年,该公司在开发区总投资2亿元,成立了扬州凤凰防务科技公司,主要从事机器人关键部件高精密及其相关组件的生产,开发新一代高科技自动化防务装备并实现产业化。高精密减速机俗称“机器人的关节”,是工业机器人最核心的部件之一,该公司目前已获得全球顶尖的机器人减速机制造商SPINEA集团在中国区的独家代理权。未来公司还计划上市,用最短的时间在开发区打造工业机器人产业园。
除工业机器人外,服务业机器人应用也越来越广。位于西安交大扬州科技园的扬州红树医学公司利用现代智能化技术,开发了一套植物人智能促醒系统,该系统由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罗逊教授领导研发,产品集软件智能管理系统、脑电波指示器系统、视觉影像智能系统、智能康复床、机械腿臂、音乐智能治疗系统于一体,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了强大的医疗保障。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机器人产业迅速发展,其中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研发成为机器人产业亟待拓展的“蓝海”。开发区将加快智能化布局,凭借西安交大扬州科技园、智谷科技综合体等载体平台,将机器人与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深度融合,在机器人产业发展进程中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