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载人航天科普展亮相中国科技馆,观众可体
观众在参观“太空家园”。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观众在参观“空间站”。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新京报快讯(记者 张璐 实习生 王景曦)今天(3月18日)上午,“从这里飞向太空庆祝建党100周年中国载人航天互动科普展”在北京中国科学技术馆开幕。展览采用机电互动、裸眼3D、等互动体验技术,让公众亲身体验航天员选拔训练、航天发射过程、在轨生活和返回过程。
展览于2021年3月18日至6月10日在中国科技馆短期展厅对公众免费开放。公众可通过官方网站或公众号“中国数字科技馆”进行预约参观。
亮点1体验“多维滚环”等训练项目
此次展览设计了沉浸式体验设计环节,仿真体验项目和多媒体介绍内容参考我国最新的航天器和训练设备进行设计、使观众更直观地感受真实的载人航天全过程。
想当小航天员,小朋友可以经过报到、心理测试、模拟训练,一步步体验航天员选拔和训练过程,在互动体验中学习科普知识。
记者看到,体验项目由易到难分为等隔离舱训练、震动座椅、旋转座椅、多维滚环等等。“航天员在航天飞行中会经历发射阶段由运载火箭推进系统和气动力诱导而产生的高强度振动,在轨飞行时由载人航天器舱内动力设备运行而产生的振动等等。观众可坐到震动座椅之上,体验航天员实际训练中感受到的振动过程。”工作人员一边帮观众固定绑带,一边解释每个设备的作用。他说,座椅可以根据观众身体参数调整振动频率。
在众多体验中,多维滚环训练最受观众欢迎,装置前面排了了长队。坐在座椅上绑定绷带后,观众可以通过操控鼠标实现360度旋转。“这项装置可以训练宇航员的前庭功能,目的是学会在飞船再入大气层发生翻滚时,在旋转中确定自己的方位,停止和控制模拟器。”
亮点2空间站核心舱拍照打卡
在体验了经过一番选拔后,观众可以作为“航天员”进入空间站“天和号”核心舱模型。展览设计师狄玺龙介绍,核心舱模型采用驾驶舱(飞船)和生活舱两舱结构。内部安装了航天员生活设施,比如睡袋、航天服、太空厕所、太空教学器具、实验设备等。
“航天员进入太空后,身体会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他们每天都要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他说,核心舱模型中有一辆太空自行车,供航天员做日常体能训练。公众可以在核心舱拍照打卡。走出核心舱,观众将置身“宇宙微尘剧场”。这是一处环形的沉浸式空间,屏幕上繁星闪烁,中国空间站由远及近,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身临其境的体验感,营造了进入太空的神秘氛围。
“展览中还设置了太空卫生间,卫生间设置了太空马桶,它内置有半自动废物收集处理系统,可以演示将尿液净化成白水。”狄玺龙说。
亮点3太空育种西红柿亮相
“太空家园”展区颇具科幻感,也充满了生活气息。门洞悬吊亚克力球,内置18种具有代表性的卫星模型,进入展区,映入眼帘的是太空胶囊罐内绿油油的太空西红柿藤蔓。据展览策展人、中国科技馆展览设计中心副主任胡滨介绍,展览引入航天食品、航天纪念品等,增加展览的趣味性。
狄玺龙说,太空育种是将作物种子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这些太空育种西红柿是在位于北京的育种基地培育出来的,此次人工移植在展览出展示。太空胶囊罐里的灯光和营养液将为它们提供生长的条件。
“我们借此向公众展示,太空中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探索的科学问题。太空育种的意义是,在未来可能的星际旅行和星际移民中,当我们建立太空站时,可以给航天员以及工作人员准备一些能在太空中继续生长的植物,以提供食物的保障。”胡滨说。
新京报记者 张璐 实习生 王景曦 摄影记者 浦峰
校对 李立军
机器人技术
- 800多家中国机器人企业近半无产品
- 看看机器人在和你抢什么
- 马化腾、李彦宏等科技企业大佬们在贵阳大数据
- 机器人投入汽车产业园 探索机器人产业链
- 特斯拉 Cybertruck 电动皮卡换上黑色外衣,有望为
- 沁峰如何成为冲压机器人细分赛道国家专精特新
- 运动机器人智障了吗?
- Rivian 将投资 50 亿美元在佐治亚州建造电动汽车工
- 调查发布 - 制造业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突围——
- 未来工业机器人的市场什么样的变化
- 进博会特斯拉展台最全预测 沉浸式体验智能制造
- 美国将中国电动汽车关税提高到 100%,极星 CEO 对
- DeepMind 联合创始人:交互式 AI 才会“改变人类”
- 把握发展趋势 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 AI入侵教师职业,这五类产品发展迅猛
- 他们用AI和食用植物创造“人工肉食”,你想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