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枚探空火箭发射60周年 “两弹一星”功勋
9月13日,中国首枚T-7探空火箭发射60周年,耄耋航天人共聚上海,追忆航天事业之初的奋斗史。郑莹莹摄
中新网上海9月13日电 (郑莹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13日在沪召开座谈会,纪念中国首枚T-7探空火箭在603基地成功发射60周年。
1960年9月13日,中国第一枚T-7探空火箭在603基地成功发射,火箭起飞重量700公斤,飞行高度19.2公里。“中国第一个探空火箭发射场”603基地当时择址安徽广德。
资料图中国第一枚T-7探空火箭在603基地发射升空。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供图
中国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钱学森、赵九章、王希季、钱骥等都曾在603基地留下奋斗的足迹或参与探空火箭的研制。
曾任上海机电设计院总工程师的王希季院士当天虽然未能来上海,但他专程发来录音说“想当年我们都很年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各种困难,把T-7探空火箭发射上去……那个时代真是一个不顾一切、努力奋斗的时代。”
资料图上世纪六十年代,T-7探空火箭箭体在安徽广德603发射场吊装上塔架。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供图
王希季曾在文章里如此描述那段时光上海机电设计院从各大学调进了几百名在读的学生,当时技术人员的平均年龄大概只有21岁,这支队伍虽然从未搞过火箭,但“初生牛犊不畏虎”,设计的第一个运载火箭所用的推进剂却是以往还没有人采用过的液氟、甲醇高能推进剂……我们一边自己学,一边给大家上课,一边设计生产,真可谓“摸着石头过河”……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要研制一个运载火箭,不能只考虑运载火箭本身,运载火箭只是卫星进入太空的大工程系统中的一个系统。,我们研制的是中国制造的运载火箭,一切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资料图上世纪六十年代,T-7探空火箭在广德603发射场整装待发。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供图
当天在上海的座谈会上,少见地迎来了十多位八九十岁的耄耋航天人,追忆昔日“从零开始摸索”的航天时光。
86岁的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原副总经济师戚南强回忆当时除了钱学森等专家给我们讲课外,我们主要是从国外找些航天的资料及书籍,书籍有的人买不到,于是拆开来,轮流阅读,可见那时我们对航天知识的渴望。
他还记得,当时有位大学生画了幅火箭画,旁边所配的文字是今日画在纸上,明日拿在手上,后天放到天上。戚南强说,“这说明当年我们从事航天的勇气、信心和决心。”
资料图上世纪六十年代,T-7探空火箭发射后回收的箭头。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供图
自1960年9月13日首枚探空火箭成功发射起,此后的6年时间里,603基地共进行了30多次各种类型和用途的探空、气象、生物火箭发射试验,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的多个第一第一次运用现代控制技术,成功发射中国第一枚液体燃料气象探空火箭;成功发射和回收了中国第一枚高空生物试验火箭;成功完成了中国第一次电离层探测试验任务。,在成功回收的生物火箭试验中,“小豹”和“珊珊”两只小狗搭载回收成功,飞行高度为70多公里。这些都为中国后来的返回式卫星和载人航天工程打下基矗
资料图上世纪六十年代,T-7探空火箭发射后箭体回收现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供图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马佳表示,603基地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初期的艰苦历程,一个甲子已经过去,当初的夙愿已变成现实,今天,我们正在研制中国自己的大型空间站,天问一号探测器正在奔赴火星的途中,回首那段历史,我们更加牢记航天报国的初心。(完)
机器人技术
- 800多家中国机器人企业近半无产品
- 看看机器人在和你抢什么
- 马化腾、李彦宏等科技企业大佬们在贵阳大数据
- 机器人投入汽车产业园 探索机器人产业链
- 特斯拉 Cybertruck 电动皮卡换上黑色外衣,有望为
- 沁峰如何成为冲压机器人细分赛道国家专精特新
- 运动机器人智障了吗?
- Rivian 将投资 50 亿美元在佐治亚州建造电动汽车工
- 调查发布 - 制造业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突围——
- 未来工业机器人的市场什么样的变化
- 进博会特斯拉展台最全预测 沉浸式体验智能制造
- 美国将中国电动汽车关税提高到 100%,极星 CEO 对
- DeepMind 联合创始人:交互式 AI 才会“改变人类”
- 把握发展趋势 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 AI入侵教师职业,这五类产品发展迅猛
- 他们用AI和食用植物创造“人工肉食”,你想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