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码助战抗疫,个人信息会被滥用吗?
文|《财经》记者 姚佳莹
编辑|朱
“大家都在‘穗康’小程序抢口罩,我们恨不得自己跑得再快点。”云一名产品经理说道。仅口罩预约功能,团队便在两天内完成了预约流程、线下药店配合方案、用户通知等设计。
在1月31日,为广州市设计的官方疫情服务小程序“穗康”上线,原本开发周期需一周的小程序缩短为三天,提供疫情上报、口罩预约、在线问诊等功能。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类似的政务小程序并不少见,政府数字治理的技术配备加速发展。
健康码是此类疫情服务小程序的共有功能之一。通过自主申报健康信息,民众可获取反映健康状况的健康码,并凭码通行社区、办公楼、交通口等核验场景。在防疫初期,健康码有助于防止线下扎堆填报信息带来的病毒传染风险,一改政府人海战术排查病患的做法;随着疫情得到初步控制,健康码实现的人员行程追踪、同行密切接触人员自查等功能亦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得益于微信11亿多月活用户这个“国民APP”优势,“防疫健康码”上线一个多月以来,目前已在北京、广东、四川、云南、天津等近20个省级行政区上线,覆盖广州、武汉、福州等300多个市县,累计亮码25亿人次,覆盖9亿人口,累计访问量超过80亿,是服务用户最多的健康码。广东、四川、重庆等地的健康码已初步互通互认,民众只需进行一次健康状况认证,便可一码通行。
尽管全国各省市健康码的互通互认在加速推进,但健康码全国统一的条件尚不成熟。3月7日,国家卫健委人口家庭司司长杨文庄表示,由于不同省份的风险等级、响应级别和防控要求不同,各地健康码生成标准不一,健康码无法追踪申报人后续健康状况等原因,一码通行的环境条件尚不成熟。
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的数据共享支撑,以健康码为代表的电子健康凭证的推广和应用,实则考验的是政府数据治理能力。精准防疫的要求能否成为破除数字壁垒的契机?大规模采集个人信息后,如何确保个人信息安全?各类疫情服务小程序,在疫情过后还会有用武之地吗?
数据壁垒的打通为时尚早
随着各地复工复产加速,跨区域人口流动为疫情防控带来新的挑战。可以注意到,各地陆续通过劳务合作备忘录等形式,以健康码为基础,实现健康监测的互认机制。
3月11日,山东省发布文件,统一健康码标准,与京津冀等14省(市、区)实现互认;目前,广东、四川、重庆健康码实现初步互认,浙江、河南两省已实现互通互认,,京津冀健康码互认亦正加速推进中。
健康码成为防疫期间用以身份确认和健康风险预警的标识,其实现的个人行程可追溯、密切接触人员信息查询等功能,涉及多层级政府,横跨不同归口部门,包括卫舰铁路、公安、政法等。
方面向《财经》记者表示,基于《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防疫健康信息码接口标准》,正在推动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防疫健康信息码”与全国各地健康码的互信互认,“在疫情防控中,不同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所处的环节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需要结合多方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和标准化”。
统一各层级政府和不同部门的数据标准,共享确诊、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县域风险等级数据库,这是否意味着数据壁垒正逐步打通?
“突发事件具有关联性,只有打破界限和壁垒,才能形成应对突发事件的联动机制。但以此一例并不意味着地区间、部门间的数据壁垒正逐步打通,体制、机制、利益问题等阻碍地区间、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的主要因素还未根本解决。在与疫情防控有关的工作之外,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彼此分割和信息资源不共享的情形。”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广东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蔡立辉向《财经》记者表示。
由于部门分割、条块分割的碎片化机制,且地方间存在行政壁垒等现象,数据壁垒一直是政府数据化治理能力提升的一大阻碍,造成数据标准不一、开发利用程度不高等问题。
“数据打通共享,意味着所有公民对同一个数据拥有同等权限。,数据打通共享与权限和身份有关,与维护公民权利有关。要实现数据打通共享,需要解决四个层次的问题一是统一数据标准,二是拥有实现数据共享的技术支撑;三是明确数据从采集、保存到使用的权利、义务和利益问题;四是体制机制问题。”蔡立辉向《财经》记者分析道。
从应用到互通互认,健康码背靠的是算法和庞大的数据库。在此次疫情中采集的个人信息将如何使用?如何确保个人信息安全?
数据保护明确政企权责
健康码在填写申报过程中,包含了身份证号等太多个人信息,如何保证这些信息不被滥用,也是公众十分关心的问题。
政府层面,其实在数据收集、存储和使用方面做出了相应规定。以北京市“健康宝”为例,便实行的是信息采集最小化原则,仅采集身份证号和人脸,且24小时内所有数据都会删除、重置,24小时的存储实行国家信息安全三级保护。
北京安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新锐曾参与企业健康码开发的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制定,他向《财经》记者表示,在合规制定的过程中,一个基本的问题是,应界定政府、企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为防止信息被滥用,政府和企业分别应做出怎样的承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这些都应该界定清楚”。
根据欧盟于2018年生效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围绕数据共享和处理,将其中不同主体进行区分,一类是数据控制者,另一类是数据处理者。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数字经济与法律创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许可向《财经》记者表示,在此次防疫中,政府便是数据控制者,有数据收集目的,处理方法和保存期限的决定权;企业则是数据处理者,依从控制者的指令,采集、保存、处理数据等。
根据《财经》记者了解,此次健康码其实整合了多渠道采集的个人健康数据,除了自主申报,还会纳入社区、医院、甚至政府部门等方面的数据。那么在此次防疫中,政府部门多大程度上向企业共享了数据呢?
“在此次防疫中,企业只扮演了技术服务的角色,主角还是政府,企业即便接触到政府数据,也只能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使用。”王新锐告诉《财经》记者。
许可表示,如果企业违反承诺,私下将数据留存或者用于其他目的,便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果企业将私下数据留存,那么企业便变成了数据控制者,对于控制者来说,数据的处理和使用都应经过数据主体的同意,倘若企业不具备,就要承担违反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的一系列责任。”许可向《财经》记者分析道。
健康码的未来?
可以注意到,在此次疫情中,很多地方政府基于防疫需要,迅速建立线上疫情服务平台,用以触达民众,快速采集健康信息。
“尽管一些地方政府此前已与我们有线上的政务服务合作,但总体上看,有30%到40%的地方政府基于疫情防控需求是使用微信小程序。”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还在持续政务疫情类小程序的开发过程中。
据《财经》记者了解,以为例,开发一款疫情服务小程序需要至少30人的人力投入,而成本“不是几十万就能搞定”。疫情过后,政府和企业投入巨大的线上疫情服务平台将会如何发展?应注意哪些问题?
镇江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正在计划把疫情服务平台发展为镇江市民办理日常事务的一个入口。“例如进行房产交接预约、挂号、交通违章处理、企业申报、领取公积金等。而且在此次防疫的使用过程中,大部分市民对微信小程序有使用经验,后面丰富功能,就不会遇到我们前期遇到的很多问题。”
可以注意到,现实中不乏因健康码评估漏洞给民众带来不便的问题。3月11日,一名湖北武汉的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由于健康码仍显示红码,在登机前,即使出示出院文件、核酸检验报告、解除隔离证明,得到的仍是工作人员“什么文件都没用,我们只认健康码”的回复。
王新锐表示,此次由于防疫紧急,健康码匆忙上线,出现各种漏洞可以理解,但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应注意避免各种不合理规则内嵌入这类产品中。“比如红码绿码黄码,一定要能解释到底是什么机制,哪些因素会影响评估,避免把很多不合理的‘一刀切’做法内嵌入算法,由人做判断尚可以商榷,但我们没办法质问机器。”王新锐向《财经》记者表示。
方面亦表示“企业主要还是服务政府需求。据我们了解,一些城市会考虑,疫情结束后,我们希望这个平台能结合政府、企业、民众的需求,在未来城市建设中发挥价值。”
对于疫情服务平台今后的使用,王新锐表示,涉及人的基本权利的问题,若无非常严谨的评估,应注意避免让算法做判断。
机器人技术
- 800多家中国机器人企业近半无产品
- 看看机器人在和你抢什么
- 马化腾、李彦宏等科技企业大佬们在贵阳大数据
- 机器人投入汽车产业园 探索机器人产业链
- 特斯拉 Cybertruck 电动皮卡换上黑色外衣,有望为
- 沁峰如何成为冲压机器人细分赛道国家专精特新
- 运动机器人智障了吗?
- Rivian 将投资 50 亿美元在佐治亚州建造电动汽车工
- 调查发布 - 制造业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突围——
- 未来工业机器人的市场什么样的变化
- 进博会特斯拉展台最全预测 沉浸式体验智能制造
- 美国将中国电动汽车关税提高到 100%,极星 CEO 对
- DeepMind 联合创始人:交互式 AI 才会“改变人类”
- 把握发展趋势 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 AI入侵教师职业,这五类产品发展迅猛
- 他们用AI和食用植物创造“人工肉食”,你想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