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地铁又现新员工,原来是智能机器人小
随着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东方红广场站多个出入口的逐步开放,这座“地下城”的宏伟规模已让众多市民深感震撼。随着出口的增多,如何避免在地铁站内迷失方向,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现在有了东方红广场站的新成员小豹,这个问题将不再是难题。
东方红广场站最近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新员工”——小豹。它不仅是巡逻员,更是乘客们的贴心导航。它的功能丰富多样,除了基本的巡逻之外,还会主动提醒未佩戴口罩的乘客。更令人惊喜的是,乘客只需与小豹简单对话,它就能指引出口或帮助乘客前往站内的任何地点。小豹还能进行轻松的聊天对话、播放音乐等,为乘客带来愉悦的出行体验。
兰州轨道交通的一位工作人员透露:“小豹目前还在不断学习和成长中,未来会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为站务工作提供有力支持。”据了解,兰州轨道交通的小豹不止一位,更多的机器人正在实习预备中,随时准备为乘客服务。
其实,小豹并不是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上的第一位机器人伙伴。今年以来,1号线的许多站点安检口都增设了体温检测机器人,它们能够远距离测查乘客的体温并记录下来。
在中国,地铁已成为大城市最普遍的交通方式之一。除了不断扩展的站点和线路,地铁也在变得越来越“聪明”。以广州地铁的佳都智慧城示范站为例,该站点拥有许多具有未来感的高科技功能。一体化智能安检闸机可以实现票务和安检的一体通过,手机扫描车站二维码即可获得站内导航,智能信息屏还能显示等车时间和车厢客流密度等信息。
不仅如此,从2019年起,北京地铁对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了整体规划,构建了一个包括智能客服、智能运行、智能维护和智能管理四大应用场景的智慧地铁运营新模式。其中,“车窗屏”是这个大规划中率先亮相的高科技之一,能够在车厢内展现完整的北京地铁路线图、立体的站台地图和到站信息等。
上海地铁也积极应用新技术,其去年上线的“信号系统智能运维体系”实现了智能化的主动维修决策。该系统针对人、车、物、地、事件信息进行实时采集与分析,将危险源、隐患、事故等数据相联动,做到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地铁服务也在不断创新和升级,为乘客提供更加便捷、智能的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