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炒菜机器人兼顾环保功能,平均4分钟完成一
厨师,作为餐厅的心脏,如今正面临着一场由科技驱动的变革。在餐厅的后厨,油烟弥漫,厨师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这一切似乎即将成为过去。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炒菜机器人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了这个时代的崭新标志。
从商业角度看,餐厅对厨师的依赖程度极高,然而优秀的厨师难以寻找,且流动性大。大多数餐厅的废物处理系统并不完善,厨房油烟问题也一直困扰着许多餐厅。而在消费者端,现代年轻人忙于工作,鲜有时间亲手烹饪,长期依赖外卖又存在食品安全隐患。面对这样的市场现状,飞子科技敏锐地捕捉到了商机。
这家成立于2016年的公司,专注于智能炒菜机器人的研发。经过四代样机的迭代,他们的产品已经能够完成50多种菜式的烹饪。炒菜机器人的优点在于效率高、成本低,特别是在商业场景下表现得尤为突出。
机器人的工作流程相当智能化。通过人工将菜谱录入配套软件,除去备菜环节需要人工操作外,炒菜的工作全部由机器人完成。在温度控制、配菜倒入、调料投放等环节,机器人通过传感器辅助温控,并通过软件编程控制机械臂实现精准操作。而在废物处理环节,公司也拥有相应的专利,如循环净化技术实现油烟排放的减少,以及通过粉碎的方式解决残渣处理的问题。
为了拓展市场、培养客户,飞子科技在今年10月深圳开设了第一家智能餐厅。每台设备仅占地一平方米,售价约3万元。相较于雇佣一名厨师的高昂成本(按照平均任期2年、月薪5千元计算,人力成本就要12万元),机器人不仅节约了成本,还提高了效率和菜品的标准化程度。
凭借20余项产品专利,飞子科技吸引的客户主要来自医院食堂和快餐连锁店。公司创始人徐天辉表示,计划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特别是在厨师人工费用较高的美国、加拿大等地,市场前景广阔。公司也着眼于未来家庭市场的需求,定位在不会做饭、没有太多时间做饭以及追求饮食健康的群体。公司还开发了配套的APP,让用户可以在线订菜、查看菜谱。
纵观整个市场,炒菜机器人早已不是新鲜事物。早在2014年,国内就已经陆续出现了炒菜机器人,品牌众多,价位不一。炒菜机器人能够替代的主要是中低水平的厨师工作,因为餐饮界对个性化烹饪的要求仍然很高。尽管如此,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日益成熟,炒菜机器人在未来的餐饮行业中必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机器人工业设计
- 研发炒菜机器人兼顾环保功能,平均4分钟完成一
- 乐高机器人在南京:如何玩转高科技积木
- 安徽大学研发出全球领先机器人智能抓取装置
- 国内实验室中的人工智能
-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 人脸识别技术在旅游场
- 院士发起成立机器人研究院突围创新应用难题
- 长沙比亚迪电子二期正式投产 智能终端年产量
- 描写中秋节的古诗词集锦
- 合肥等地率先试点人工智能应用 支持江淮、奇瑞
- 瓜子二手车居然用上了机器人?人工智能驱动汽
- 恐怖的人工智能贞子真的能从屏幕里爬出来
- 定点医院最后一公里,物流机器人支援抗疫行动
- 周宏达美国提出一种观测海洋中层水域的水下机
- 三艘商船在红海水域遭导弹袭击 美舰击落无人机
- 新松机器人要倒闭了
- 节卡亮相iREX 2019日本国际机器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