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些优点 微软打算把数据中心建到海底去

工业机器人 2025-03-30 03:16www.robotxin.com工业机器人教育

关于那些防水手机用户,他们面对手机过热问题时的应对策略可谓是别具一格——直接让手机“泡个澡”。这种简单粗暴的降温方式,虽然迅速降低了手机的温度,却也无形中缩短了其使用寿命。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种强行水冷的方法在某些领域如数据中心降温方面,却并非一无是处。

数据中心通常包含成千上万台服务器,过高的室温很容易导致服务器宕机。为了维持这些服务器的正常运行,许多科技公司不得不投入巨大的空调费用来保持机房的低温环境。面对这一难题,Facebook和Google选择将数据中心搬迁到寒冷的北欧国家,以自然低温为优势来降低服务器的散热负担。而微软则更进一步,他们正在将数据中心转移到海底的可能性。

据纽约时报报道,微软正在测试一款自给型海底数据中心原型机,该项目代号“Project Natick”。这款原型机被设计得与众不同,它能在数百英尺深的海底稳定运行。计算机设计师Ben Cutler表示,初次听到这个项目时,他也曾困惑不解,但深入了解后,才发现这个项目的意义重大。

微软不仅仅是为了利用海底的冰冷海水进行降温而开发这项技术。更重要的是,他们正在尝试利用涡轮机和潮汐能源系统为数据中心提供电力,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由于采用了这两种发电方式,数据中心的外观也独具特色。一种形似被光缆连接的“巨型钢管”,另一种则像“胶囊”,通过涡轮机利用洋流发电。

微软还指出,这种海底数据中心的另一大优势在于其网络延迟的降低。由于世界上半数以上的人口都生活在离海岸线200公里范围内,相较于部署在遥远寒冷国家的数据中心,海底系统能够显著减少网络延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微软还看重的是部署时间上的优势。在微软的设想中,“胶囊状”的海底数据中心可以在短短90天内完成部署,而传统的陆地数据中心则需要两年的时间。

微软研究海底数据中心的想法始于2013年,物理原型机的实验始于2014年。在2015年8月,微软成功部署了第一个海底服务器,并运行了105天。工程师们表示,这一实验比预期的要成功得多。这种创新的技术不仅解决了数据中心散热的问题,还为我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节能减排方式,同时带来了网络服务的革新。海底数据中心或许将成为未来数据中心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