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明珠简润桐 机器人背后的两化融合
在新明珠禄步工业园,历史性的时刻在2015年7月到来。那一天,第一台码砖“机器人”正式投入试运行。以往需要两名壮劳力肩扛手抬才能安置的800x800mm瓷砖,如今只需这位“机器人”轻松胜任,整齐划一地完成码放。
媒体纷纷将这一“机器人”称为智能制造的里程碑,然而新明珠陶瓷集团副总裁简润桐却有更深的见解。他向新浪家居记者介绍,这款机器人仅是智能制造庞大布局中的一部分。“机器人”一词的真正含义,在简润桐眼中,是机器替换人工,而这一过程早在几年前就已在新明珠的自动化生产中逐步展开。
走进陶瓷工厂的“机器人”时代
在新明珠禄步工业园,码砖“机器人”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的主要任务繁重但完成得游刃有余:在陶瓷墙地砖生产的末端工序,自动识别不同颜色编号的产品,进行自动分选、打包、码垛。许多媒体已经见证了这位不知疲倦的“工人”有条不紊地工作场景。
相较于人工,这款机器人在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保障生产安全等方面都有显著优势。简润桐介绍,一个机器人的效率相当于6到8名工人。使用机器人后,安全防护问题得到了极大改善,避免了因体力不足或意外砸伤等情况的发生。虽然初期投资购买一条生产线自动分选、打包、码垛的机器人系统价格不菲,但随着人力成本的持续上升,初步预计三年即可收回投资。
“机器人”背后的信息化秘密
这个“机器人”是否只是一个力大无穷的苦力?简润桐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他指出,这款机器人不仅承担搬运工作,更是一个从前工序到后工序数据信息联网收集的枢纽。通过收集的数据信息转化为指令动作,机器人能够自动把不同颜色编号的产品按照指定位置堆放。除此之外,它还能与仓库管理系统相连,为未来的销售管理提供信息服务。
在这个过程中,“信息互通”是关键。要实现这样一个完整的信息互通系统,需要一个强大的机器人群体支撑,但目前新明珠的机器人仍在调试阶段。简润桐表示,他们会根据机器人的投入产出情况继续增加投入,逐步推进自动化改造。
自动化改造的深远影响
简润桐认为,当前陶瓷行业面临的“新常态”是推动自动化改造的主要动力之一。新明珠从2011年起就开始投入自动化改造,目的是通过多工序的连续运作,逐步实现生产线自动化。在原材料标准化的自动化改造上,新明珠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并节约了25%的能耗,未来还有更大的节能空间。
两化融合的未来发展
对于新明珠集团来说,智能制造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简润桐表示,智能制造是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过程,包括设备之间的互联、设备与产品和经营的互联。目前,设备之间的互联已经可以实现,而如何将产品与经营进行互联则是他们下一步的目标。
简润桐眼中的智能转型:行业与未来方向的对话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未来的制造业将呈现全新的面貌。在新明珠集团副总裁简润桐看来,机器人技术的引入不仅仅是对企业发展的一种战略布局,更是适应未来趋势的必经之路。这一切都源自一次深入的思考和对未来的预见。时间回到2015年,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选择引入机器人技术呢?简润桐对此给出了答案。
从行业大环境来看,从2013年开始,新明珠集团就感受到了招工难的问题。特别是在连续生产、高强度工作的环境下,单一设备的效率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特别是在陶瓷生产线的末端工序中,工人们需要连续作业,完成打包、分类、摆放等繁琐任务。简润桐团队经过研究了解到,机器人技术在这些领域已经相当成熟。他们希望借助机器人系统,从规格、颜色到产品编号,进行智能化识别和处理。这不仅将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还能解决人力成本问题。
相较于欧洲,中国的人力成本逐渐上升,而自动化设备成本相对较低。这一趋势促使许多企业开始考虑自动化改造。在欧洲,由于人力成本高昂,自动化设备的需求更加迫切。这也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借鉴的机会。简润桐及其团队意识到,要想保持企业的竞争力并持续发展,必须走在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前沿。他们希望借助机器人技术,将客户订单从电脑系统直接反馈到生产机器上,机器能够根据订单自动生产所需产品。尽管当前我们还不能完全实现这一愿景,但这确实是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新明珠集团的副总裁,简润桐已经见证了这个企业从初创到现在的发展历程。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他深知企业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全体员工的努力和对未来的追求。对于他来说,最关注的事情就是这个企业的前途和未来。他希望通过对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引入和应用,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新明珠集团正积极拥抱未来,努力走在行业的前沿。
对于未来,简润桐充满了信心和期待。他认为机器人和智能制造将彻底改变制造业的格局和面貌。在这个变革中,新明珠集团将继续努力,与行业和伙伴们共同探索和创新,共同迎接制造业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