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融合时代,中国机器人如何弯道超车
数百个矮小的橙色智能机器人,在亚马逊的仓库里来回穿梭,扛着超过一吨的货物。这些机器人如同精心编排的舞者,场面看似混乱,实则充满了秩序,每个机器人都目标明确,它们几乎不会相互碰撞,也从未浪费任何一秒。
这就是亚马逊的未来仓库景象,机器人快速将指定货架搬运至分拣工人处,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大幅减少了工人的行走距离。
亚马逊的野心显然不止于此。在全球数十万的机器人大军中,公司连续数年举办“分拣机器人挑战赛”,旨在推动更多学界、业界的机器人技术走向应用。实现仓库的全面自动化运转,仍是一个长远的目标。亚马逊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可能需要我们等待到2030年以后。
现阶段,亚马逊认为机器人并非要完全取代人类,而是接过人类手中的重复性工作,让人类得以专注于决策和创新。这就是人与机器之间的和谐协作。
我们正处于人机融合的大时代。未来的工作环境,将是人与机器共同协作的空间。理想情况下,操作人员能与机器人在同一工作台上相互配合、交流,就像是一对共事多年的伙伴。
传统的工业机器人虽然保质保量,但缺乏灵魂,只能在固定环境下执行重复动作。为了让工业机器人适应更多场景,协作机器人应运而生。它们安全、灵活,克服了传统机器人的缺点,为人机协作提供了可能。
从太空任务到生产制造业,机器人正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我国航天员在机械臂的辅助下完成的出舱任务,就是人机交互在空间领域的一个出色应用。对此,航天员们评价道:“机器人技术正在深刻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
机械臂进入太空只是协作机器人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在生产制造业中,机器人展现出了更大的能力。从工业1.0到工业4.0,人类生产经历了巨大的飞跃式发展。如今,“发展数字化生产技术、建造数字化工厂”已成为制造企业的战略转型目标。站在工业4.0的浪潮上,机器人的意义不仅在于自动化,更在于改变整个生产模式。
资本也看到了这一趋势,纷纷投资机器人领域。据相关数据显示,国内机器人领域的融资事件频发,总金额不断增长。后疫情时代,机器人行业进入了成长期,资本进一步向头部优势企业倾斜。
随着机器人的需求变化,产业对机器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协作机器人赛道上,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他们需要站在客户视角,理解产业的自动化改造、定制化和柔性制造需求。
过去,机器人行业强调的是技术支撑的作业能力,即性能要好,包括力量、精度和可靠性等。但现在,行业开始重新思考企业的生产模式和人机协作模式。机器人企业需要提高产品的智能化能力,使机器人更加“聪明”,更好地响应人类的命令。
为此,领军企业正在将他们的企业视为机器人公司。例如,施耐德电气和三一集团等工业巨头已经开始探索新的协作模式,在数字化转型中大量部署机器人。要想借助人工智能对组织进行重塑,就需要促进真正的人机协作模式。这意味着机器人不再只是纯粹的自动化设备,而是要具备感知和决策能力,覆盖更多的生产环节。随着机器人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协作机器人与人混线生产的现实已经到来,预示着人机共融的新时代即将开启。这不仅仅是中国,而是全球机器人行业的大航海时代。
业界观察家们纷纷表示,协作机器人的需求转变正在搅动整个机器人行业。与上一轮热潮不同,本轮融资更加关注机器人公司的“场景+落地”能力。特别是在中国,作为机器人行业的最大单一市场,正孕育着一批领先的机器人公司,展现着无穷的活力和潜力。
在传统工业机器人领域,尽管全球销量被日本和欧洲的几家巨头占据大半壁江山,但国内供应商正通过技术完善和产品升级,加速国产替代的进程。而在智能机器人领域,中国企业的表现更是亮眼,与国际巨头站在了同一竞技舞台上。
以节卡机器人为例,这家成立于2014年的国内头部协作机器人公司,已经在全球多个工业场景和新业态实现了规模化落地。其产品性能遥遥领先,获得了C+轮融资的成功,并获得了全球工业巨头的支持。这家工业巨头的战略副总裁更是高度评价节卡机器人的行业视角和综合实力,认为其产品拓展了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边界,希望与其深度合作,共同推动智能制造的未来。
不仅如此,节卡机器人还凭借强大的产品能力,成为了丰田的全球唯一协作机器人供应商。这不仅是节卡机器人的里程碑,更是“中国智造”在国际前沿的抢滩登陆。除了丰田,节卡还与多个全球顶级工业巨头达成战略合作,机器人产品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客户超3000家。
新时代的人机融合对革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依赖技术已经不足以支撑行业的快速发展。机器人企业的竞争壁垒需要逐步建立在机器人产品、应用场景和全方位生态上。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以先进技术为基础,造出先进的产品,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优化和迭代。
这也对机器人公司提出了新的挑战。未来的机器人不仅需要具备更高的柔性和智能,还需要与人类社会更加紧密地融合。这需要机器人公司不断探索和重构人机交互的生产模式,推动智能制造的升级。
在这个新时代,我们期待着更多的革新者涌现出来,引领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潮流。他们不仅需要具备前瞻的行业视角和综合实力,还需要有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因为他们将为人机共融的新时代描绘出更加美好的未来。在机器人商业化的过程中,企业必须深耕每一个细分生产场景,借此积累深刻的行业认知,打造出最贴近实际需求的机器人产品。他们必须从需求侧和实际应用场景出发,反复优化产品,让机器人能够在各种场景中落地应用。行业普遍认为,获得产业内重要客户的认可,是这一思路的关键。
为了满足大客户的高价值需求并突破应用壁垒,企业需选择最具挑战性的应用场景,对产品提出最高标准的要求。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可以不断磨砺产品性能,提升解决方案的能力。以节卡机器人为例,该公司始终坚守产品与应用双中心的研发模式。他们通过实际应用来优化产品,拓展应用场景,不断攻克行业关键客户的难题。
机器人企业的成功在于拥有先进的机器人产品以及丰富的应用知识。优质的产品能够帮助企业赢得更多头部客户,这些客户为企业提供了宝贵的产品反馈和市场洞察。以节卡机器人为丰田等汽车行业提供的服务为例,这些合作不仅为节卡机器人自身积累了丰富的场景数据,也为整个汽车行业的自动化落地树立了标杆。
随着工业自动化向柔性化、智能化、数字化方向演进,传统的流水线生产方式将被颠覆。设备和设备间的单元式重组将得以实现,催生一种全新的生产力模式。协作机器人领域也将迎来变革,它们将不再仅仅局限于某一细分领域。随着人工智能、智能感知、智能执行等技术的融合,协作机器人将实现从自动化设备到柔性智能机器人的转变。最终,这一转变将使得协作机器人赛道扩展到软件智能和硬件智能的更大领域。这一过程充满了挑战与机遇,机器人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适应市场需求,才能在这个快速发展的行业中立足。
家用机器人
- 从初生创业到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
- 人工智能产业的全面发展
- 中国人工智能已比肩世界
- 全球产业格局大调整 工业4.0掀半导体变革
- 机器人13年内将抢走全球8亿人饭碗 这些职业影响
- 懒人福音:三星新款 AI 冰箱支持电动开门
- 大疆机场,让无人机基础设施巡检迈向自动化、
- 能链智电开启充电机器人等创新业务 预计2023年收
- 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再扩容 智能经济渐行渐
- 集萃智造三栖机器人,灵活切换水、陆、空三栖
-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
- 四大论坛日程出炉,创客、机器人、校外教育、
- 新发布14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推动机器人发展
- 机器人为什么能写稿,以及它们能拿普利策奖吗
- 国产机器人发展方针研究,国产AI芯片再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