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产业的全面发展
随着“智能+”时代的来临,全球社会正积极描绘未来的智能图景。国外人工智能巨头在基础技术及应用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实力,其特点可归纳为三点:基础研究能力卓越、跨界创新活跃、人才红利持续释放。
我国则在深度学习、识别技术等领域表现出色,人工智能应用市场走在世界前列。我们在基础技术、产业链跨界协同以及核心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短板。对此,业界专家建议,我国应关注并加强这些薄弱环节,在巩固现有优势的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全面发展。
基础层研究已成为人工智能的“硬指标”。人工智能研究可分为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美国企业在基础层研究上成果显著,不断取得实践进展。而我国则在技术层和应用层投入更多。这里所指的基础层包括处理器、芯片等核心技术能力。以芯片为例,美国芯片制造企业英伟达推出的Volta V100 GPU显著提高了机器学习指令的效率。谷歌、亚马逊、微软和苹果等大公司也开始发力芯片和处理器领域,进一步增强了美国在全球人工智能基础层研究的地位。
相较之下,我国在芯片等基础研发领域仍落后于美国。计算机视觉识别公司“旷视科技”的品牌与市场中心总经理谢忆楠表示,在图像识别领域,国产芯片尚无法完全替代进口芯片。我国原创理论创新和基础人工智能研发能力也存在不足。为此,计算机学家姚期智建议我国在下一波人工智能发展上取得原创性成果。
跨界融合创新已成为智能生态的“必修课”。未来的人工智能领域将是一个整合的生态系统,数字技术将与神经研究等医学领域以及自动化机械臂等工业领域相结合。谷歌等美国人工智能巨头纷纷尝试软件、硬件和应用场景的联通,形成合力并试图制定行业标准。目前谷歌的跨界非常广泛,涵盖了芯片、机器学习平台、软件、云计算等各个领域。
在此背景下,我国也在积极推进跨界融合创新。我们在核心技术积累、资金投入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高端市场长期被外资企业占据,我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零部件和本体组装集成业务。尽管如此,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也取得了一些突破和发展主动权。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有望在未来实现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战略目标。我国在下一阶段的人工智能发展中应注重解决理论问题并取得原创性成果以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世界范围内,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引发一场技术革命。从高通推出的Spectra Module摄像头到英伟达的深度学习软件平台,再到亚马逊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卓越表现,各大科技巨头都在积极布局人工智能领域。它们不仅推出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产品和服务,还通过投资并购等资本运作手段提升自身技术实力,抢占制高点。例如,微软收购多伦多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Maluuba,谷歌则通过收购数据科学公司Kaggle进一步强化了自身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地位。库卡也宣布在中国建设二期厂房,以扩大产能。这一切都在显示国外巨头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决心和野心。
与此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也在不断发展,但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些挑战。尽管中国的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在增长,员工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但与美国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核心技术和人才方面,中国仍需努力追赶。美国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源源不断地为人工智能产业输送人才,而中国在这方面起步相对较晚,长期以来并没有专门的人工智能专业。中国正在迅速赶上,从华人作者在人工智能论文发表数量上的领先优势可以看出端倪。
尽管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跨界互动能力仍显不足。一些企业存在短期套利思维,缺乏从技术到产品的跨越能力。不同于硅谷技术公司的紧密合作,中国企业之间的门户之见较深,产业链更倾向于维护已有客户链条而非积极拥抱新产品。这导致一项技术想要投产时,寻找生产商变得十分困难。对此,《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建议加强新技术整合能力,打造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载体,推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人才队伍建设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关键。中国正在积极追赶美国的人才培养步伐,但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由于人才匮乏,人工智能工程师的年薪不断攀升,即便高薪也难以留住人才。为了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还需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和研究的空间,让有能力、愿意做研究的人才得以发挥所长。
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只有不断培养人才、加强技术创新和跨界合作,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和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都需要在人工智能领域持续投入和努力,共同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卓越发展已引起全球瞩目。从论文发表的数量来看,从2014年开始,中国在“深度学习”领域的论文数量已经超越了美国,展示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深厚实力和巨大潜力。
业界专家普遍认为,智能时代的蓬勃发展,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为了实现“智能+”发展的长远目标,我们必须重视人才培养,并将其与重点项目紧密结合,努力推动核心人才本土化和核心项目自主化。
在机器人产业方面,《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报告建议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满足机器人行业的迫切需求。通过校企合作的新机制,制定培养标准,深化与汽车、电子、化工、消防等相关行业的合作,确保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国务院在2017年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将加快培养聚集人工智能高端人才。随着市场需求和丰富应用场景的推动,我国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才投身人工智能领域。
展望未来,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三步走”战略清晰明了。第一步到2020年,我国的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将与世界同步,产业跻身国际前列。第二步到2025年,我们将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技术和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第三步到2030年,我们的人工智能理论、技术和应用将全面领先全球,我国将成为世界主要的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行业专家强调,实现智能社会的愿景需要我们完善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建立知识库、大数据库和智能系统等。还需要整个社会体系、服务体系和治理体系的配合。呼吁加快机器人在各领域的应用,实现人机协调、跨界融合、共创分享,构建有利于机器人发展的良好生态。
瑞银的研究报告预测,到2030年,AI在亚洲将每年贡献高达1.8万亿至3亿美元的价值,对金融服务、医疗保健、制造、零售和交通等行业产生深远影响。这些行业的总价值相当于目前亚洲GDP的三分之二。
统计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6年,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增长了1477家,融资规模达27.6亿美元。特别是在2014至2016年间,是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面对这些显著的优势和挑战,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继续努力,争当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弄潮儿”。
随着新科技革命的推进和产业变革的深入,人工智能的发展已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不确定性因素之一。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机遇,不断加速前进,在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征程中迎接挑战。未来已经到来,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勇立潮头。
家用机器人
- 从初生创业到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
- 人工智能产业的全面发展
- 中国人工智能已比肩世界
- 全球产业格局大调整 工业4.0掀半导体变革
- 机器人13年内将抢走全球8亿人饭碗 这些职业影响
- 懒人福音:三星新款 AI 冰箱支持电动开门
- 大疆机场,让无人机基础设施巡检迈向自动化、
- 能链智电开启充电机器人等创新业务 预计2023年收
- 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再扩容 智能经济渐行渐
- 集萃智造三栖机器人,灵活切换水、陆、空三栖
-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
- 四大论坛日程出炉,创客、机器人、校外教育、
- 新发布14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推动机器人发展
- 机器人为什么能写稿,以及它们能拿普利策奖吗
- 国产机器人发展方针研究,国产AI芯片再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