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的人工智能专业究竟在干什么?
还是这样的……
你脑海中浮现的画
面是这样的……
好了,现在请系好安全带
让小编带你来到真实的人工智能世界
西工大的人工智能专业
原来是干这个的……
1.外太空环境智能感知
地面接收站
天文望远镜
光学暗室仿真实验平台
张艳宁教授团队与航天学院合作,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外太空环境,尤其是太空垃圾进行智能感知,预防太空垃圾对卫星等造成损伤。
2.群智感知与计算
於志文教授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群智感知与计算研究,微软学术群智感知(crod sensing)相关科研机构排名中,西北工业大学位列全球第一。在全球率先以源代码公开的方式发布通用的“群智感知操作系统平台”CrodOS。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面向城市精准管理的新型群智感知技术及应用”项目,让城市管理更“智慧”。
3.多源协同黄河洪水冰凌监测
与黄河水利委员会信息中心、黄河水利科学院研究院、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等单位合作,针对黄河洪水凌汛防灾减灾救灾等重大应用需求,开展基于多源遥感图像的黄河洪水凌汛协同监测与预测技术,为防洪防凌减灾提供关键支撑。
4.无人系统智能视觉感知
对地大场景三维重建
研发新一代智能无人系统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西工大无人系统智能视觉感知团队通过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导航控制等跨学科交叉,开展前瞻性、基础性、集成性科技创新,突破无人系统智能视觉感知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群,确保我国无人系统智能视觉感知技术领先、自主、可控,是无人系统创新体系的中坚力量之一。
给装上“慧眼”和“大脑”,让真正实现自己看路、自己判断、,从而实现的自主飞行、自主探测、自主降落。
5.无源智能感知
通过WiFi信号,感知家中主人的活动,让智能家电等设备随时按照主人的行为进行调节。比如,当你刚坐在沙发前,电视机便自动打开。如果有陌生人闯入,感知系统还能报警。
6.智慧城市及犯罪监测
通过对城市多源(包括地理标记数据、出租车交通数据、治安投诉热线数据等)进行多源融合与智能分析,形成一个预防、监控犯罪的智能系统,提前、快速发现异常、危险事件,服务社会公共安全管理。
7.智能化大场景三维重建
8.生物医学图像处理
围绕肺癌早期筛查及诊断,研发胸部CT阅片机器人。围绕“两癌筛查”重大需求,突破“超大尺寸图像小样本深度学习”等核心技术,研发创新的病理显微图像处理、分析和自动报告系统。
目前,已经在神经退化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的早期筛查、鉴别诊断和病灶勾画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获得了ISBI 2019“急性白血病恶性B-淋巴母细胞分类竞赛”第一名。
9.智能语音处理
与、云知声等建有智能语音与多媒体联合实验室,与华为、阿里巴巴、、搜狗、微软、字节跳动、爱奇艺等企业开展广泛深入、多层次的产学研合作,研究成果应用于百度、华为、小米、微软、等的语音搜索、智能音箱、智能玩具、手机语音助手、录音笔、智能手表、智能电视、在线语言学习、远程语音会议、AI开放平台和云端信息服务中,产生了较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10.眼动跟踪技术
及视觉注意力机制
将眼动跟踪这一高新技术引入智能移动增强现实的研究中,在实现相应的成像显示、跟踪与定位、交互技术创新研究基础上,发展出一种新型智能移动增强现实系统。
11.智能成像技术
光场成像研究是新一代城市级安防、和/AR等智能系统的共性技术,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点的核心技术之一。目前项目组已经获得了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支持。研究工作的成果已经在国家电网、华为公司等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12.人工智能芯片
学校承担国家重点项目,主要针对人工智能领域的硬件研究,特别是人工智能芯片的研究。开展了软硬件协同的深度学习领域专用加速器和智能传感器的研制。
西工大人工智能
专业牛在哪儿?
在人工智能领域,西工大长期聚焦国家重大需求,瞄准国际前沿尖端技术,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领域,不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2019年,《教育部关于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我校获批建设首批“人工智能”本科新专业资格,全国共有35所。
西工大人工智能专业有专业教师上百名,教授32名,副教授61名。其中包括双聘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
西工大计算机学院张遵濂教授1982年组织陕西省第一期人工智能讨论班,1987年创建西工大人工智能教研室。何华灿教授从1978年开始开展人工智能领域研究, 其主编的《人工智能导论》中文教材于1983年出版,是我国第一部人工智能方向的教科书。
西工大在人工智能领域多次获得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中国水下机器人大赛、国际机器人联盟机器人世界杯等国内外机器人比赛的冠军。
与阿里巴巴达摩院开展智能语音方向的博士后人才培养。
人工智能专业致力于培养人格健全,德才兼修,具有良好专业素质的人工智能领域复合型、创新型、引领型人才,培养方案将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基础,体现“软硬结合、注重系统、强化实践”的传统特色,构建“厚基储宽口径、特色方向结合”的课程体系,适应国家信息领域和相关学科交叉协同发展的需要。
在往期推送“给你24个理由,和'我'坠入爱河”中,昵称为 L L 、.、周放、Caption Butler. 、 四位小伙伴留言点赞数最高,请私信小编你的邮寄地址,为你送上工大定制巧克力。
听!这是两会中西工大人的声音
给你24个理由,和“我”坠入爱河
版权所有
来源丨计算机学院 党委宣传部
编辑丨张家
我知道你
在看
哦
家用机器人
- 从初生创业到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
- 人工智能产业的全面发展
- 中国人工智能已比肩世界
- 全球产业格局大调整 工业4.0掀半导体变革
- 机器人13年内将抢走全球8亿人饭碗 这些职业影响
- 懒人福音:三星新款 AI 冰箱支持电动开门
- 大疆机场,让无人机基础设施巡检迈向自动化、
- 能链智电开启充电机器人等创新业务 预计2023年收
- 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再扩容 智能经济渐行渐
- 集萃智造三栖机器人,灵活切换水、陆、空三栖
-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
- 四大论坛日程出炉,创客、机器人、校外教育、
- 新发布14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推动机器人发展
- 机器人为什么能写稿,以及它们能拿普利策奖吗
- 国产机器人发展方针研究,国产AI芯片再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