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科技杨健勃:机器人的下个时代属于颠覆者
服务机器人 2021-10-22 09:20www.robotxin.com女性服务机器人
创新型机器人公司可以科技的联合创始人兼 CEO 杨健勃,与蓝驰创投投资合伙人石建平一起对话。两位重磅嘉宾将一起探讨机器人的技术底色,机器人如何解锁创造力,在「好玩」的带来更大的价值。
科技创新的价值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硬科技的黄金时代来临。在蓝驰眼中,可以科技是一家「非典型的投资项目」,90后掌舵人带领学生创业团队打通机器人国际和国内市场,以扎实的技术和运营为用户带来耳目一新的机器人产品,打造了一个具备强大创造力的社区。在杨健勃眼中,蓝驰创投试一家「非典型投资机构」,蓝驰的“不被定义,敢为人先”土壤能够诞生大量从0到1的颠覆者们。我们一起看看彼此眼中的「非典型」将如何一起从0到1,重新定义未来的科技和生活。
可以科技简介成立于2014年,总部位于中国北京,是一家在设计和STEAM教育领域具备丰富经验的创新型机器人公司。团队由来自皮克斯、三星、英特尔的顶尖工程师和设计师组成,他们大多毕业于清华、北航等院校。可以科技拥有超过5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遍及机器人设计到人工智能算法领域,和中国顶尖大学和小米等知名企业均有密切合作。今年7月可以科技获数千万美元B轮融资,由小米,顺为领投,蓝驰创投继续跟投。蓝驰创投是可以科技的首轮机构投资方,并参与其后续多轮融资。
1.解锁创造力
石建平在校期间,你参加的“细胞机器人”项目就在多个高校大赛获奖,可以科技的创业起源是什么样的?
杨健勃在校的时候还需要手动编程,我们可以在15个小时内把一个全新的机器人做出来。这个非常兴奋,之前我们做任何一个机器人都需要数周甚至一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我们不断迭代,让它操作使用更简化。通过技术我们持续优化用户体验,让这种机型的拼接时间能压缩到原压缩到原有的1/1000,能够在一两分钟之内能实现极限的拼接,这样的话能够让很多孩子们去创造,从实验室走到消费者,这也是我们一开始的初衷,希望我们的产品能够面向孩子和更广大的消费者,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Cell Robot(2016年,Cell Robot被BBC评选为"Best of CES",在2018年哥本哈根创意商业大赛斩获冠军)其实是我们公司研发第一代产品,已进入国内几百家学校,我们做了非常多的课程体系和内容。老师和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用我们的产品,因为它简单直接,只需要两分钟的编程和拼接就可以创造出各种不同的机型,较低的机器人入门门槛可以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孩子发挥想象力去创造。
可立宝是我们第二代产品,我们主要To C面向更广大的消费者和家庭。这个机器人其实是把教育科普和实际的应用场景有机融合,我们也有很多的创新。
石建平 你觉得最大的技术探索和创新点在什么地方?
杨健勃我们是一家产品驱动型的公司,融合非常有才华的设计师和艺术家们,还有优秀的机器人算法工程师、机型工程师们,一起打造产品。
我们有超过50项自主知识产权,包括机器人关节部件里的速度系统、减速器、控制算法、传感器、缓速器……都是自研的。还包括感知算法、情感交互模型、三环控制系统、操作平台,基于动力学模型进行控制,像这样说我能说一个小时。这种一个一个小的技术点组合成庞大的技术壁垒矩阵。
石建平很多创业公司、成熟公司也在探索机器人领域,你认为可以科技引起行业关注的原因是什么?
杨健勃我们是一家产品驱动的公司,我们很擅长技术。有很多非常优秀的工程师和有激情的爱好者,非常懂得底层技术,能够一起从底层搭建一个全新的从0到1的品类。
最重要的其实是我们公司的产品力,可立宝不仅是一个单一的机器人产品,还是一个内容生态和内容平台。我们希望打造的不单是一个一次性体验的产品,还能为孩子及其他用户提供丰富且具有创意的内容和创造内容的平台。这些内容其实才是用户体验的核心,用户体验的不仅是我们的硬件和软件,还有平台里面的内容,这些内容会随着用户的开发飞速地进化,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来越优质。
我们就需要让这个平台能够变得易用,变得强大,让开发者快速、有力,让机器人更智能,让初学的孩子们通过人工智能接口和SDK两分钟创造一个机器人。不行就再来两分钟,其实这就是一种产品力和迭代的过程。社区平台是我们最强大的壁垒,汇集了大量创造力的内容和开发者,它源源不断地提供动力让我们的产品飞速进化。
,我们自己还凝聚了一个产品团队,能够从0到1定义产品、解决问题、创造新的用户体验。融合艺术设计和技术的团队的过程很振奋,让他们在彼此撮合中成长,创造用户体验,解决用户交互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产品的技术创新、美感艺术、内容创作和生态建设,都有非常全面的思考,以这样一个思路在运作整个公司未来的发展。
2.带入普通家庭
石建平可以科技的机器人社区平台汇集了大量热爱机器人的用户,可否“剧透”一下未来可以科技将在机器人+平台的领域会做哪些探索?
杨健勃上一轮融资(2021年7月公布)由小米领投,我们也正在跟小米合作。目前开放平台已经积累了很多开发者和开发内容,未来需要更多内容,扩大消费者基础,让开发者开发的机器人内容能被更多的孩子们用到。我们会跟小米合作,做入门款的机器人产品,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有机会能用到我们的机器人,感受到它创造的魅力和具有非常强大创造力的社群。
这是产品端我们目前在做的事情,就是让产品的门槛更低,让它的使用范围扩散到更广泛的人群中去,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在社群运营上面,我们正在做正向激励的用户开发者社群和生态。目前我们的开发者开发内容都是出于兴趣爱好,会帮我们做非常多好玩的应用,他们的创意爆棚。很多的创意其实没有「扎」得那么深,因为只是兴趣爱好,大家不一定会花特别多的时间。
我们在做的是能打通内容创作闭环,让消费者来购买开发者内容,让他们的知识、创意能得到一些报酬和精神奖励,够激励他们不断地迭代自己的创意和内容,把应用场景做得更加深入,更加好玩。
消费者和普通用户可以购买开发者的应用,开发者会得到一些报酬和激励,以此鼓励他们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这个平台上,把内容做得更深,让更多创意爆发在平台之上。
我们很希望在平台上诞生收入超过10万美金的开发者,这是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我们非常期待。
石建平可以科技在软硬件结合做出哪些布局,具备哪些优势?把工业级别的消费机器人带到普通家庭,需要跨越那些鸿沟?
杨健勃我们做的强化学习技术,目前机器人的编程和创造其实还是有一定门槛的。你要创造一个四足行走的机器人,编程它的动作很简单,想让它行动流畅来其实有难度,因为要考虑到重心、动作设计等。
对孩子们来说,我们的强化学习技术能进一步降低机器人的编程和创造的门槛。通过在仿真环境下的上百万级的训练、完整的动力学模型和我们的算法,用户只需要去把它拼接起来,然后上传到我们的语音端的强化学习模型里,它就能够去帮你拼接起来,创造行动能够非常流畅的机器人,甚至像生物一样的运动起来,从而让用户感受到技术的魅力。这样的技术能够大大降低用户进一步创造的门槛。
,我们还有很多人工智能技术,包括我们目前在做的感知环境。我们的视觉团队做更多基于消费及成本的硬件的视觉方案,能让机器人在不同环境中更加准确地移动,更加准确地识别人体、手势姿态、表情情绪,这些其实是人际交互的必要的一个环节。
当有数十甚至数百万套产品进入到家庭中去,我们不仅希望让更多用户体验产品,也希望让产品去进化。每天用户和机器人的交流其实都会给机器人一定程度上的反馈数据,我们希望机器人能不断地“懂”人,有很多个性化的技术出现。你的机器人「宠物」真的“懂”你,需要包括视觉、声音、感知技术方面的发展。
还有底层技术,我们目前所有的底层的驱动硬件,包括减速器、输入系统,各种传感器已经是自主研发的。我们还在迭代它,让传感器成本更低,感知更精准,让消费者享受更低的价格。我们的控制算法能够让塑料齿轮的电机实现类似工业机器的流畅程度,其实我们用了很多超过了工业级和学术级水平的技术,把工业级别的消费机器人带到普通家庭。
3.打破边界
石建平正好说到学术级,你也从北航毕业,可以科技和国内的高校合作上有哪些探索和前沿性的研究?
杨健勃我们目前也在跟清华、北航等很多高校和实验室进行深入的合作。我们在做从0到1的产品的时候,有很多超过我们认知边界的问题,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不在机器人领域里。之前我们做的一个关键部件涉及到镀层工艺的迭代,我们全是机器人领域的人员不熟悉这块。这种镀层工艺和材料的研究,当时就是跟北航的材料的团队一起迭代材料方面的工艺,他们也很热心提供帮助,把这种之前在市面上数百元成本的材料降低到10块钱人民币的成本。
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边界,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在所有技术上一骑绝尘,尤其对于创业公司更不可能,需要合作。
像我们这种从0到1的产品和技术的公司,它涉及到的技术板块,不止几个,可以说有几十个上百个之多。很多技术板块不仅需要我们的热情、专注和投入,更需要打通学术领域的资源,把别人的探索能变成我们自己对产品的迭代路径。
4.好玩是第一位
石建平机器人如何在教育和娱乐中找到平衡点,可以科技如何将这两个维度的价值很好地融合在产品中,没有一些实现路径?
杨健勃我们的产品思维中「玩」是第一位的,它毕竟不是语数外的产品,不属于学科类培训。机器人教育、编程教育和STEAM教育,其实打开了孩子们另一扇窗。家长不会“强迫”孩子们,说今天必须三个小时学编程和玩机器人。「玩」是核心的点,你的教育内容如果不好玩的话,孩子没有兴趣,没有自发的学习冲动,很难产生创造。创造力本身不是被逼出来的,而是自发的。学习是可以被“比”出来,按照别人的课程一步一步来实现,但创造力需要热情和兴奋。好「玩」的机器人能够引起孩子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
我们在思考产品的时候,把「玩」做好。我们能否做一个机器人的平台,让它极致好了,让孩子们为之疯狂,让孩子们能抛下游戏,把手机放到一边,把动画片放到一边,把video games放到一边,然后去创造,这是我们希望能做到的。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他在体验产品的是在创造,下载别人的应用跟别人交流的时都在快速成长。我们不仅是教孩子们知识,更多的其实是教他们如何从生活中获取灵感,在生活中找到那些问题和灵感所在,如何去逻辑分析它,然后再把这些逻辑分析的道理能够应用在机器人的创造之中去,然后能够变成你自己的实力。
石建平可以科技已打通了国际市场,国外市场和国内市场运营有哪些不同?
杨健勃其实本质上没有区别。中国孩子们的创造力不比外国差。实际上我们在落地的时候发现,中国的孩子们一样creative,目前的10后和15后非常有创造力。我们的社区上有很多的中国小孩们,每天都在创造各种不同成绩的机器人在社区上去分享,他们的分享欲很强,他们的创造力很强,而且有很强交流能力,他们会用英文来跟国际的爱好者们一起交流。
我觉得不能用静态的眼光来看待用户,现在10后和15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他们接触到的信息量,他们整个成长路径其实和我们90后是截然不同的两代人,他们的创造力是很强的。
中国市场和国内市场的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我们就是把产品价值做好,让孩子们想去玩,给到更多的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快乐创意的陪伴时光,让孩子们去体验去享受。
在国内由于“双减”政策的影响,更多的学校机构还有一些个人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发展素质教育,让孩子们的能力更全面,成长更全面,对我们而言也产生很多机会。
比如和头部教育机构的合作,包括跟公立学校的合作,其实都发现了非常多的能够深入挖掘的机会。通过这些机会,我们能够让更多的孩子体验到我们的产品,我们的产品让他们爱不释手,他们不仅在学校里面玩,还能买回家去玩。
5.底层技术需要耐心
石建平可以科技将处于市场上的什么位置?在穿越周期的过程中,有没有一些方法可以分享?
杨健勃我们在2014年成立,从2018年开始研发第一代产品。
前面几年其实一直在做很多底层技术的积累。我们一直在机器人领域,很多技术是从0到1。在一开始,如果你以功利的心态来做的话,很多东西都不make sense。关键部件的底层技术和工艺需要时间积累,需要耐心。
我觉得要敢于做事情,然后就是让团队能够沉得住气,耐得住性子,让他们增强底层技术。我们汇集了一帮优秀的设计师和技术团队,大家的认知都是我们在做一款能够改变未来人类的一代产品,所以很兴奋。
我们就从底层开始做起,没有那么功利,逐渐积累技术壁垒,一步一步产品化。
还有就是快速反应。虽然我们是硬件公司,我们的迭代的速度也很快。任何一家创业公司,尤其是我们这种学生创业团队,在从0到1的过程中其实遇到了很多波折和困难。困难之中,我觉得一方面是要坚持,另一方面就是一定是要有快速反应的能力,能迅速调整自己的心态、战略、策略和方向。
石建平蓝驰创投选择不被定义,敢为人先的创业者,你如何看待「不被定义,敢为人先」?
杨健勃整个时代在变化,包括世界格局的发展、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我个人认为目前不是通过运营模式或者服务模式的创新,就能够简单抓住红利的阶段。很多地方需要从底层技术来探究,需要有更多从0到1的创造东西的产生。
之前,虽然中国没有美国从0到1的颠覆式创造那么多,在互联网浪潮下,国内依然能保持竞争优势。在下一个时代,我个人认为这种机会会变少,需要更多从0到1的创造者们,能创造下一个时代的人机交互平台和产品。蓝驰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其实是一种特别适合的「土壤」,能够让更多的创业者们敢于去尝试,去创造那些能够颠覆一个行业,或者是改变一个行业的公司和产品。
上一篇:车载板智能停车机器人带来全新的停车体验
下一篇:300024机器人中报
家用机器人
- 从初生创业到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
- 人工智能产业的全面发展
- 中国人工智能已比肩世界
- 全球产业格局大调整 工业4.0掀半导体变革
- 机器人13年内将抢走全球8亿人饭碗 这些职业影响
- 懒人福音:三星新款 AI 冰箱支持电动开门
- 大疆机场,让无人机基础设施巡检迈向自动化、
- 能链智电开启充电机器人等创新业务 预计2023年收
- 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再扩容 智能经济渐行渐
- 集萃智造三栖机器人,灵活切换水、陆、空三栖
-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
- 四大论坛日程出炉,创客、机器人、校外教育、
- 新发布14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推动机器人发展
- 机器人为什么能写稿,以及它们能拿普利策奖吗
- 国产机器人发展方针研究,国产AI芯片再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