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老龄化 机器人照顾老人可行吗?
特约评论员张田勘(北京)
随着岁月的流转,中国正步入一个前所未有的老龄化时代。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突破两亿大关,占总人口的近五分之一。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内,这一数字将达到惊人的四亿以上,占据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一。按照联合国的标准,这一趋势无疑将我们推向老龄化社会。
在全球范围内,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之快,让人惊叹。全球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超过了五岁以下儿童的数量。至本世纪中叶,每六个人中,便有一位是六十岁以上的老者。这一巨大的社会变革不仅在中国发生,而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
面对这样的衰老拐点,我们不禁要问:社会该如何应对?如何确保日益增多的老年人得到充分的照顾和保障?显然,经济问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尽管科技的飞速发展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财富积累,为我们负担养老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必须认识到,技术进步只是推动社会前进和获得创造性红利的众多因素之一。人口和资本同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社会的衰老,失能和半失能的老年人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他们需要更多的照顾和护理,而这单靠家庭是难以解决的。在中国,有超过四千万的失能老人面临照顾难题。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痛点,尤其缺乏足够的照护人员是问题的关键。
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一个可能的答案就是借助科技创新的力量。机器人照护员作为一种新兴的选择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虽然这一领域还存在争议,尤其是关于机器人的安全性和情感替代性问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问题都有望得到解决。机器人照护员的优势在于他们不会受到人类情绪的影响,不会嫌弃老人的生理状况,始终如一地提供照护。
面对未来,我们不能忽视机器人照护员这一潜在的解决方案。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机器人照护员或许将成为解决老年人照护问题的重要方式。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替代人类护工和子女的角色,而是作为一种重要的补充和支持。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为老年人带来更多的关怀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