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的百万机器人计划进展分析
日前,互联网周刊与研究院联合发布了备受瞩目的《中国科技机器人企业排行榜》。在众多科技巨头中,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脱颖而出,荣登榜首。而大众耳熟能详的扫地机器人公司科沃斯和创新巨头位列第三和第八位。富士康集团的成功登顶可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回溯至八年前,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提出了一项宏大计划——“百万机器人计划”。那么,时至今日,富士康的进展如何呢?
富士康集团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厂,拥有庞大的生产规模。在中国内地,富士康设立了数十个科技工业园区,海外子公司及相关机构更是遍布全球。早在2013年,富士康的全球员工数量就高达百万之众。自郭台铭提出“百万机器人计划”以来,富士康一直在稳步推动生产自动化。
根据富士康上市公司“工业富联”公布的财报数据显示,公司在短短四年间实现了惊人的业绩飞跃。从2013年的全年营收约2500亿元到如今的超过3500亿元,员工数量却从百万减少到了数十万。这一显著变化正是富士康实施机器人战略所取得的辉煌成果。(数据来源:富士康集团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书)
富士康工厂的变革令人印象深刻。记得在2017年,富士康一次性引入了4万台机器人手臂,这一举措直接导致昆山工厂的员工数量锐减至六万。这些机械手臂是由富士康自主研发生产的Foxbot系列机器人所替代的。
富士康之所以在中国机器人科技企业中独占鳌头,并非仅仅依靠大量使用工业机器人,更重要的是其自身具备研发与生产工业机器人的能力。郭台铭宣布的“百万机器人计划”促使富士康在山西晋城投资建立了机器人工业园,专注于自主研发生产机器人技术。目前,富士康的工业机器人年产能已达约万台规模。自动化发展委员会的总经理戴佳鹏曾表示,富士康的自动化生产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取代危险岗位的人类员工;接着实现整个生产线的自动化;最终实现整个工厂的自动化运营。目前,成都、深圳及郑州的部分工厂已经成功迈入自动化行列。值得一提的是,富士康自动化工厂的一大亮点是“熄灯工厂”,在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以深圳的一家熄灯工厂为例,单条生产线的工作人员从数百人降至几十人,生产效率却提升了数倍。这一变革不仅优化了生产流程,更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增长和成本控制优化。从数据层面看,“百万机器人计划”仍在持续推进中虽然距离百万机械手臂的目标尚远但富士康已朝着既定方向稳步前行目前富士康的目标是将中国的自动化率提升至百分之三十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机器人部署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制造业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