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机器人之内忧外困 非勤恳钻研难解
国产机器人的黄金机遇:广阔市场的挑战与未来
在科技的浪潮中,国产机器人产业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对广阔的市场,我们无疑看到了国产机器人的巨大潜力。技术、资金等多重因素的限制,使得我国机器人产业在从传统机械臂向新一代机器人进化的过程中遭遇了一些挫折。面对国际巨头的强势入侵,国产机器人的未来之路注定充满挑战。
自主品牌的薄弱是国产机器人面临的一大问题。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主要以三轴、四轴的坐标机器人和平面多关节机器人为主,六轴的多关节型机器人占比严重不足。与此外资品牌销售的工业机器人中多关节型机器人占比高达62%,凸显出自主品牌产品还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发展需求。
核心零部件的研发滞后也是一大难题。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和驱动器三大关键组成部分,国内尚无规模化且性能可靠的生产企业。尤其是精密减速器被少数几家国际巨头垄断,国内厂商仍在努力追赶。
产品认知度与附加值低也是制约国产机器人发展的一大因素。国产机器人主要应用在危险系数高、繁重、工作环境恶劣的低端领域,如喷涂、铣削、焊接、磨抛及汽车零部件生产等行业。虽然在一些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岗位,机器人替代已成趋势,但缺乏决策、判断能力的机器人,无法胜任所有岗位,也无法引起人力劳动的快速贬值。
低端产能过热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机器人产业被提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发资本市场狂热。大量企业涌入,极易引起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以及产业整体水平低下。
相比美欧日韩,国内机器人密度很低,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中国已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重要市场,各国机器人巨头在中国布局也日益完善。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机器人产业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全球巨头的紧密布局,让我们看到了国产机器人的发展空间,也感受到了压力。但无论如何,核心技术研发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为了应对挑战,目前国内企业或以企业为单位、或以区域为联盟,提出了不少繁荣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目标。我们需要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地逐个实现这些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国产机器人产业的振兴。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体国人的共同努力下,国产机器人一定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