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斯达董事长吴丰礼:机器人厂商一边赚钱一边

智能机器人 2019-08-16 07:41www.robotxin.com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2月9日,拓斯达(83.460, 2.71, 3.36%)(300607,SZ)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谈及中国制造业的自动化升级,拓斯达董事长吴丰礼在3月1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国家“脱虚向实”的政策引导下,自动化的潜在市场需求十分巨大,预计未来两到三年将迎来爆发。(22.690, 0.08, 0.35%)产业也面临挑战。“机器人赚钱确实太难了,在这个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的行业里,可以想象能赚到钱多难。”
 
  在吴丰礼看来,机器人厂商是中国实现过程中的布道者,在这个过程中,机器人厂商要承担产品的研发、人才的培养等多个环节的成本。吴丰礼指出,拓斯达奉承“研发为王”,烧钱搞研发为拓斯达带来具有竞争力的核心产品,也是拓斯达能够成为少数盈利并维持持续增长的机器人企业的原因。
 
  机器人企业赢利尚且困难
 
  在吴丰礼看来,招工难、招工贵、工人对就业环境要求日益趋高,制造业管销成本越来越高,这些都是自动化升级的内在动力和必然原因。
 
  记者也注意到,国内机器人上市或挂牌企业中,只有部分能够盈利。比如,新三板挂牌企业奥机器人(836965)去年1~6月实现营收278.8万元,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23.3万元;佳士科技(10.710, 0.06, 0.56%)(300193,SZ)去年半年报显示,公司机器人业务仍是亏损状态。中国智能制造网发布的信息显示,2016年上半年,新三板12家企业中仅有5家企业实现盈利。
 
  吴丰礼告诉记者,拓斯达之所以能够盈利,是因为有强大的研发实力支撑核心产品的推出。“机器人研发院成立两年,到目前还是在烧钱研发的阶段”,“我们的控制器是自己的,他们(其他厂商)是到外面买,我们的只需要物料成本,成本就比别人低。”
 
  目前国内自动化人才紧缺
 
  对于机器人厂商而言,每年在研发上的投入不小。拓斯达的招股说明书显示,2013~2015年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740.3万元、1697.1万元、1820.7万元,占当期营收比例分别为4.87%、7.94%、6.02%;2016年1~6月,机器人(300024,SZ)的研发投入为2060.4万元,占当期营收的2.3%;埃斯顿(41.340, 0.00, 0.00%)(002747,SZ)去年上半年的技术研发费用为2307.0万元,占当期营收约9.4%。
 
  除了产品研发外,国内机器人厂商还承担着人才培养的成本。深圳一家手机零部件制造中小企业老板告诉记者,他们的工厂在自动化升级后,设备后续维护与保养全部由机械手生产商提供。
<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