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工智能感到恐惧?我们的隐私其实早已泄露
在这个信息日益透明的时代,我们的隐私似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iPhone X的面部识别功能一经推出,便引发了公众的热议。这款高科技手机允许用户通过面部扫描解锁设备,这无疑为我们带来了便捷,但背后隐藏的,却是我们对隐私失控的担忧。
研究人员Michal Kosinski和Yilun Wang对这一问题深表关切。他们的一项研究表明,借助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从人们公开的照片中识别其性取向。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更令人不安的是,人工智能正在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我们的政治观点和隐私。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面部特征可能泄露我们的个人私密信息。
当我们谈论人工智能时,许多人将其想象成一个模糊、无形却又影响力巨大的实体。它将在未来取代我们的工作,驾驶我们的汽车,甚至在最复杂的领域挑战人类的智慧。这种逐渐普及的自动化让人不禁感到不安。而更让我们担忧的是,即便我们对Kosinski和Wang的算法心存疑虑,他们依然能从公开的软件、技术和信息中搜集数据,并进行分析。
回想过去,那些需要太多个人细节的程序和软件曾受到谴责。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像亚马逊Alexa、一键购物和自动填表这样的概念逐渐让我们忘记了我们牺牲的隐私。面部识别技术并非新出现的危险,而是我们生活在一个更加互联的世界的必然产物。
在过去的十年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已经在隐私和一个更加便捷的世界之间做出了取舍。这是一个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毕竟,关于隐私的一些预测已经成为现实。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在这个时代,真正的挑战不在于我们是否愿意分享我们的信息,而在于我们如何管理和保护这些信息。我们需要更加明智地处理我们的数据,以确保我们的隐私不被侵犯。
工业机器人
- 对人工智能感到恐惧?我们的隐私其实早已泄露
- 华为消费云服务总裁张平安:手机做好 云服务也
- 微软再发聊天机器人 这次是为用户收集感兴趣新
- iRobot推处女座扫地机器人创意微电影
- 机器人照看老人居家养老将更智能
- 尖端社交自动聊天机器人登上时代杂志
- 罗技深入家庭自动化市场首款产品打造安防摄像
- 俄军研制新型机器人:士兵挥手就向目标开火
- 四足机器人亮相乌镇互联网之光博览会
- 德国进行无人机送货试验 未来城市快递可能替代
- 告别充电线?X光片显示iPhone8或支持无线充电
- 海峡两岸开展信息产业交流 讨论云计算及其应用
- 云计算火爆与民资投入 IDC仍需如履薄冰
- 无人智能茶吧成网红,机器人卖奶茶40秒即可
- 中国信通院:未来五年全球AI芯片市场规模将有十
- 日本横须贺市测试让机器人当外卖小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