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注公有云的华为,要对组织和战略动刀
“后来”是现状。2017 年,华为才开始布局公有云,这比阿里云晚了近十年。在 IDC 5 月中国公有云市场的最新排名中,华为云甚至未能跻身前五。位居首位的阿里云则吃下了 42.9%的份额。
“居上”是目标。此前,华为曾宣称,要将公有云业务打造为世界上“5朵云”之一。华为常务董事、战略Marketing总裁徐文伟曾在 2017 年放言“华为公有云三年超过阿里云,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在 To B 市场,企业客户的获取需要依靠漫长的拿单、实施、服务周期,更何况是与企业基础 IT 架构息息相关的 IaaS 生意。,为了在公有云市场实现“逆袭”,即使是老牌 ICT 厂商的华为,也正在倾集团之力布局公有云。
在组织层面,华为在过去两年接连为公有云业务调整架构
2017 年 8 月,华为把公有云业务从企业BG中剥离,成立一级部门 Cloud BU;
2018 年年底,华为对ICT(信息和通信)基础设施业务进行了重组和优化,将公有云、私有云、AI、、计算、存储、IoT 等业务重组为“计算与云”产业群,即“Cloud & AI产品与服务”。之前成立的公有云部门 Cloud BU 归于该 BG 并保持独立运作。
2019 年一季度,华为继续将IoT、私有云团队并入 Cloud BU。
“把更多的团队整合进来,目的是让华为内部的优势发挥地更加充分,让企业客户从私有云向混合云,再向公有云的迁移过程中更加平滑。”谈及团队变化,华为云业务总裁郑叶来对 36 氪说到。
华为云业务总裁郑叶来
而在具体的业务推进中,华为也将公有云统一上升为面对企业客户的“门面”。
2019 年初,华为企业 BG 总裁阎力大定下500 亿美元 To B 目标,并称在解决方案中将遵从“云优先,而且是公有云优先”的策略。虽然华为目前尚未透露过公有云业务的具体增长指标,但据 36 氪了解,华为云在 2018 年的同比营收增长在 10 倍以上。
华为做“云”很舒服
在郑叶来眼中,华为云的营收数字并不是他最重要的 KPI。
“做新产业,最怕的是为了指标,忘了目标。”2017 年,华为欲将云业务从企业 IT 产品线中剥离时,郑叶来特别提出,要将华为过去强势的私有云业务全部留下,从 0 带出一个只有公有云的云 BU。
“私有云当时已经做了几亿美金,如果划进华为云,很容易把营收数字做得很大,数字搞大了就容易把自己迷惑住了,会影响公有云的发展。”郑叶来谈到,在他看来,华为做公有云,最重要的两个指标是新增消费用户和用户新增消费。
在采访中,郑叶来多次强调,华为不是上市公司,不用为追求股价、市值为目的做大云业务的营收,而华为布局公有云的原始动力,更多来自华为内部的业务需求。
从华为内部来看,在公有云的持续押注,与华为在商业模式上的变革息息相关。过去 30 年,以运营商业务起家的华为是一家“PS”公司(Product & Solution,产品解决方案公司),如今,华为希望转型成为“SP”公司(Service Provider,服务供应商)。
具体来说,华为过去的销售模式是“项目制”,产品以IoT、视频通信、IPTV等私有化软件为主,根据企业需求不同提供定制化服务,按照单独的软件项目签单,每套软件也要持续为客户提供单独的升级与维护。
在成立云服务以后,华为开始转为SaaS 形态的“年费制”,软件得以用在线化的方式提供给服务,根据客户的满意度按年续约付费,这就天然解决了一部分软件定制化、多版本存在的问题。
“原来华为公司是吃年夜饭时钟声一敲响,年底业绩就清零,第二年重新开始;做云服务以后,只要把客户服务好,你的客户第二年还会在平台购买服务,所以华为内部的各个团队的云上迁移是最积极的。”郑叶来说。
这种在内部业务驱动下衍生的公有云需求并不少见。国外的 AWS、国内的阿里云、云,最初的诞生目标也是为了满足内部电商、社交业务高并发的场景需求。
不过,在华为内部看来,与上述 C 端场景的云业务不同,以B 端业务起家的华为,在上云的过程中更具备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方法论。
以华为2018 年推出的企业集成平台 ROMA 为例,该系统的诞生,最初是五年前,华为为了满足自身全球业务迁移上云所建,通过提供统一的应用与数据集成平台,ROMA 可以解决跨区域、跨国间应用集成诉求。
“很多国际化的大企业一看,这就是我要的东西。”郑叶来告诉 36 氪,在他看来,这也是华为与 BAT 等互联网公司在云业务上的竞争优势“华为有了过去10年经历过的过程,对于大企业客户来说,我们走过的是他们正准备干的;他们的问题是啥讲一遍我们就能听懂。”
突破天花板
不为营收,不炒估值、没有股价压力……包括华为轮值总裁徐直军、华为ICT战略与Marketing总裁汪涛、郑叶来等高管,都在多个场合谈到华为云的战略与“钱”无关。但无法否认的是,在华为的战略愿景中,以公有云为代表的云业务,正被当做拉动营收涨幅的重要引擎。
华为的传统业务板块正面临增长乏力的态势。2012年以来,运营商业务一直是华为总收入中贡献最多的板块。近两年,该业务却出现了增速放缓的现象。2018年,华为运营商业务营收同比下滑1.3%;同2016年23.6%的增长幅度相比,2017年,华为运营商业务的增速仅为2.5%。
一位华为相关合作方曾对 36 氪表示“华为的传统业务增长放缓,但营收目标不停在涨,华为要找到更多业务把营收装进去、撑起来。”艾瑞网也曾报道称,华为的运营商业务已经触及到了天花板、发展空间受限,华为还须另找突破口。
以公有云为代表的云业务或成为华为突破营收天花板的利器。今年 4 月,华为在 2019 Q1 业绩中公布,超100万企业用户和开发者在用华为云,这是华为第一次主动披露华为云的相关情况。
不过,要想彻底在国内公有云市场完成逆袭,华为云的前路并不平坦。
与运营商的关系是华为必须考虑的因素。诸如中国电信、法国 Orange 等运营商都在公有云赛道有所布局,这意味着华为与运营商从曾经的合作伙伴,变为企业客户层面的竞争对手。
“中国的运营商把云作为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华为是充分尊重和理解的。”郑叶来对 36 氪表示。他谈到,华为与运营商只在客户层面有少许竞争,但这并不是本质问题,因为不论谁获取了这个客户,得到的服务都在华为的业务范围。
郑叶来举例谈到中国电信的天翼云,背后的技术、产品、支持均由中国电信与华为共同完成;,华为和德国电信、法国电信Orange等政府通过合作开放了相关的电信云,为当地政府和企业提供服务。
出海则成为华为实现公有云逆袭的另一突破口。
由于华为早年在ICT 的国际化布局,目前,华为已经在全球23个地理区域运营40个可用区(AZ),全球发展合作伙伴超过6000家;而已经布局十年的阿里云,在全球拥有的 AZ 数量是 19 个地域与 56 个可用区。
越多的 AZ 布局,意味着公有云厂商可以在全球地区争夺更多用户,这对于有国际化业务的企业客户来说极为重要。
2017 年,智慧视频方案厂商“登虹科技”与华为云达成合作,在登虹科技的甄选标准中,公有云厂商的全球性就被视为合作下单的重要标准。
“我们的业务范围目前覆盖全球 200 个国家,如果我选择的公有云服务在当地没有节点,我就无法使用它们的服务。”登虹科技VP兼行业事业部总经理王佳告诉 36 氪。
对于像登虹科技这样的合作伙伴来说,华为云更具吸引力的优势,还在于伸向全球各地的渠道。由于华为在消费者业务的出海已遍布 170 个国家,,华为云与合作伙伴的关系,除了在 IaaS/PaaS 层的资源提供,还通过线下团队为其带去直接的销售帮助。
“在运营商层面,华为卖 IssS 资源给我们;但在生态层面,华为和我们互为合作伙伴,相当于我们买华为云的原材料做成产品,华为再帮我们来销售。”王佳说。
机器人培训
- 达芬奇机器人献爱心 将主刀公益手术
- 亚马逊将在英国招聘2000多人 重点开发Alexa和无人
- 美、德、英、日、中5国机器人发展全景大盘点
- 国产机器人窗口期 不可错失制造2025弯道超车机会
- 一个小时,这只机械狗“自学”会了走路!
- 三穗长吉镇:无人机飞防作业 稳粮增豆保丰收
- 依靠静电着陆的新型机器人
- 工业机器人推广应用座谈会
- 在苹果的智能机器人软件公司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四大家族之KUKA工业机器人应用案例分析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机器人产业的东风到底在哪
- 欧洲 6 轮送货机器人开始在美国大学推广
- 芜湖:考核第一!6项冠军!
- 人工智能有望打破医疗资源不均衡
- 立讯精密:已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目标成为全
- 90后用机器人炒菜周入10万,炒菜机器人真的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