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为什么是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基础

机器人培训 2021-05-31 16:25www.robotxin.com机器人培训
和、人工智能密切相关、不离彼此,未来各行各业将在云端用人工智能处理。国内第一本“工业4.0”专著作者王喜文博士在其新书《智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解读》中指出,云平台汇聚人工智能软硬件异构资源,通过弹性分配能力能够对各类企业的市场需求进行动态响应和快速交付,相对于传统的点对点服务模式,具有更大范围应用推广价值。故此,国家一直建议进一步促进创新发展,推动企业稳妥有序实施上云。鼓励工业云、金融云、政务云、医疗云、教育云、交通云等各类云平台加快发展,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产业互联网平台,促进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的分类

(1)按照交付资源及功能分

以服务交付IT 资源(计算、存储、网络、数据、应用)和相应功能,可以提供三类服务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基础架构即服务(IaaS)。

Softareas a Service(SaaS),软件即服务,指的是服务供应商通过高速互联网向终端用户提供软件应用服务。这是一种以多租户模式,用户通过互联网浏览器使用软件应用服务。从用户的角度看,这样可以节省在IT软硬件建设上的前期资金投入。对于供应商而言,这种模式极大地便利了程序的

安装和维护。实例有Google的Gmail、IBMLotus Live、Salesforce.的在线CRM,国内的东软,用友等软件企业都有对应SaaS模式的应用软件。

Platformas a Service(PaaS),平台即服务,指的是供应商通过高速互联网向应用软件开发人员(用户)提供。平台包括了程序设计、开发、测试以及应用托管。后者所开发的应用程序可以直接运行在PaaS平台上。从用户的角度看,只需要通过PaaS平台就可以创建自己的应用软件,无需为而直接购买硬件和软件,费用开支要比之前传统低很多。实例有Google的AppEngine、微软的AzurePlatform、Salesforce.的Force.。

Infrastructureas a Service(IaaS),基础架构即服务,指的是无论企业还是个人用户,利用虚拟化和自动化部署等技术,通过高速互联网远程访问计算和储存资源。IaaS提供基础设施服务,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等硬件及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所以,终端用户、SaaS以及PaaS服务供应商都能利用IaaS服务获得计算能力,并且不需要为这样的计算能力投入原始的IT软硬件投资成本。这个领域中,美国Amazon的EC2和S3是该模式最早的成功案例。

(2)按照云服务提供者与用户的关系分类

按照云服务的提供者和用户的关系分,云服务还可分为公共云、私有云、及混合云。

公有云(public cloud)提供商向用户提供服务,用户通过互联网获得服务,但用户并不拥有资源,公有云服务的模式可以是免费或按量付费。

私有云(private cloud)指一般在防火墙之内专为一个企业单独使用而构建的服务,企业拥有环境的自主权。

混合云(hypid cloud)企业既拥有自己的环境,也使用公有服务。

的发展演变

IBM作为最早的概念的推广企业,认为的演变从1990年左右开始,经历了网格计算、公用计算、软件即服务(SaaS)几个阶段发展而来。

的发展也是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Computing)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其中(1)并行计算是许多计算被执行,一些大型且复杂的数据计算问题可以被分成小问题被处理;(2)分布计算是通过网络将独立的计算机连接起来从而处理大型复杂的计算问题;(3)网格计算是不同域名区域的计算机资源组合在一起来实现同一目标。

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计算机科学家John McCarthy提出了概念。他认为未来某一天,计算就像水、电、煤气一样供应给用户。

在的发展进程中,美国的Amazon(Amazon)公司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互联网泡沫破灭后,它将数据中心全部网络化。之后公司的数据中心只预留了10%的服务器容量用于应付突发的网站流量暴增。通过这种方式,2006年公司在效用计算模式基础上成功推出了AWS(Amazon Web Service),该服务包括了Amazon的EC2(ElasticCompute Cloud)业务和S3(Scalable StorageService)业务。

2007年,Google、IBM等多所大学启动了一个大规模的研究项目。2008年早期,Eucalyptus成为了首个为部署“私有云”AWS API兼容平台的开放式软件。当年年中,Gartner发现了的发展机遇并提出“()可以被用来改变IT服务供应商和用户之间的关系”的观点。,Gartner也观察到了企业逐步从大规模地投资IT软硬件的模式转移到了根据使用量而付费的模式,引起的改变将使IT产品在某些领域需求量巨增,一些领域需求量则大幅下降。

已经成为信息技术和服务领域的“新常态”。产业界对待不再是抱着疑虑和试探的态度,而是越来越务实地接纳它、拥抱它,不断去挖掘中蕴藏的巨大价值。

准备阶段(2007--2011)主要是技术储备和概念推广期,解决方案和商业模式处于尝试极端。用户对认知度较低,成功案例较少。

起飞阶段(2012--2016)这5年时产业的“黄金机遇期”。成功案例逐渐丰富,用户了解和认可程度不断提高。产业高速发展,产业生态环境建设和商业模式构建成为这一时期的关键词。随之而来,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介入,出现大量的应用解决方案,用户开始主动考虑“企业上云”,纷纷将自身业务融入平台。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的建设齐头并进。

成熟阶段(2017--)伴随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发展成为一项基础设施,其产业链、行业生态环境更加成熟;各厂商解决方案更加稳定,为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提供丰富的服务。

的特点

(1)按需自助式服务(on-demand self-service)。用户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求扩展和使用资源,具有快速提供资源和服务的能力。能通过网络方便地进行计算能力的申请、配置和调用,服务商可以及时进行资源的分配和回收。

(2)广泛的网络访问(poad ork aess)。通过互联网提供自助式服务,使用者不需要部署相关的复杂硬件设施和应用软件,也不需要了解所使用资源的物理位置和配置等信息,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或企业内部网透明访问即可获取云中的计算资源。高性能计算能力可以通过网络访问。

(3)资源池(resource pooling)。供应商的计算资源汇集在一起,通过使用多租户模式将不同的物理和虚拟资源动态分配多个消费者,并根据消费者的需求重新分配资源。各个客户分配有专门独立的资源,客户通常不需要任何控制或知道所提供资源的确切位置,就可以使用一个更高级别抽象的资源。

(4)快速弹性使用(rapid elasticity)。快速部署资源或获得服务。服务商的计算能力根据用户需求变化能够快速而弹性地实现资源供应。平台可以按客户需求快速部署和提供资源。通常情况下资源和服务可以是无限的,可以是任何购买数量或在任何时候。业务使用则按资源的使用量计费。

(5)可度量的服务(measured service)。云服务系统可以根据服务类型提供相应的计量方式,云自动控制系统通过利用一些适当的抽象服务(如存储、处理、带宽和活动用户帐户)的计量能力来优化资源利用率,还可以监测、控制和管理资源使用过程。,能为供应者和服务消费者之间提供透明服务。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