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解决方案竞技工博会 瞄准中小企业转
本报记者 刘东 上海报道
导读
王鹏认为,对国内企业而言,目前的解决方案在成熟度、适用性上都有差异,有些甚至是将过去的信息化、自动化方案改头换面,,有必要设置更多的示范项目,通过项目的示范去推动变革。
11月2日,在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工博会”)27万平方米的展区内,“工业4.0”的字样几乎随处可见。
工业4.0“核心是智能制造,技术支柱主要包括工业、、工业、工业机器人、3D打英人工智能等。
智能制造也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智能制造仍有很大差距。也因为此,有很大提升空间。市场估计,按照人工替代测算,中国“工业4.0”市场空间达4.45万亿元。
本届工博会上,国内外的多家企业带来了“工业4.0”解决方案,涵盖物流、、制造、机床等多个方面。而一些国内制造企业也在寻找合作伙伴。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鹏认为,中国“工业4.0”的困难在于路径和模型,外界关于“工业4.0”的愿景包括万物互联、泛在连接、CPS系统支持下的智能化生产等。准确、精准的路径还需要摸索,这也影响到企业进行商业投资的模型。
解决方案应转向“创新导向”
随着2015年《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发布,以及“工业4.0”概念的逐渐深入,各方热情逐渐增加。但企业在行业、规模上存在差异,对“工业4.0”解决方案的需求也呈现个性化趋势,差异较大。
从工博会展示内容来看,其中既有针对生产执行、研发设计的解决方案,也有针对物流环节、内部管理流程和客户服务等方面的解决方案。
21世纪经济报道就此采访了多家解决方案提供商,其共同点是,在了解企业精准需求的前提下,尝试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上,在软件技术、连接技术和流程改造等方面进行创新,提供涉及设备层、管理层、软件平台、数据分析和云端的整体和部分解决方案。
这些企业的共识是,在“工业4.0”中,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覆盖所有解决方案,各方进行合作是可以采取的一个方式。
本届工博会上,参展的德国企业博世展示的解决方案涵盖智能开发、智能物流采购、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方面的解决方案,能够提高企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
另一家德国企业SAP公司则展示了其与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合作研发的“工业4.0”示范生产线。示范系统以高度个性化的产品装配过程为例,演示了从消费者个性化下单,到最终在生产设备上自动化生产下线的全过程。
SAP中国研究院产品经理蔡颖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SAP理解的“工业4.0”是IOT()技术下面的一个部分,SAP会更多地关注和设备进行互联的技术。但与设备的互联受限于设备制造商,也需要更多地和企业进行合作。
库卡机器人首席销售官Martin Kuhnhen也认为,“工业4.0”最重要的是其架构应基于“云架构”,一切活动和应用都应该在“云”的基础上实施。
王鹏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的“工业4.0”解决方案更多地围绕企业的“降本增效”展开,仍然属于成本导向。与生产模式的变革相关的“创新导向”的解决方案仍然不多。
实际上,多家企业也谈到了解决方案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王海滨认为,“工业4.0”的特征就是自动化不光要发生在制造现场车间,也要发生在企业的研发流程、供应链管理流程、质量管控流程、生产订单不同重要级订单排序流程,所有这些流程都需要高度自动化。流程和流程之间完全打通,实现从上到下整体上全流程、端到端全流程的自动化。
台达集团中达电通副董事长尹镟博表示,解决方案中,更高效、安全的传输和存储以及更低的能耗方面的技术将会持续发展。
瞄准中小企业转型
去年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核心理念、突破口和主攻方向都是智能制造,这也与“工业4.0”的核心一致。,国内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智能制造转型,也成为众多参展企业的目标客户。
今年以来,工信部官员也曾在多个场合表态,对于国内处于工业2.0、3.0阶段的企业,需要使这些企业加速向“工业4.0”迈进。
博世集团全资子公司博世力士乐中国董事总经理刘火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客户结构来说,博世将重点以中小企业为主,通过中小企业的智能制造转型,来实现整个产业的“工业4.0”。
尹镟博也表示,对于众多的中小企业,最关键是要了解企业目前处于的阶段,判断企业的精准需求,对企业的智能制造转型从理念、人才、技术等方面提供帮助。
不过,受大环境的影响,一些企业并不愿意在智能制造上进行过多投入。中小企业即使愿意投入,也更看重短期回报,对智能制造和“工业4.0”解决方案可能会有犹豫。
“在智能制造上不投入未来可能会死,但投入了现在马上就死,这是很多中小企业会面临的情况。”王鹏说。
济南二机床安全生产技术部副部长罗丽丽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企业更看重“工业4.0”带来的实际效果,即智能制造能否通过流程、技术和自动化的改造,降低企业成本,缩短交货时间,为企业带来市场综合效应的提升。
罗丽丽说,国内企业在寻求“工业4.0”合作伙伴时,也会更看重对方是否已经有成熟的解决方案,是否已经进行相关试验,以及双方的理念是否契合。
对此,多家企业表示,基于中国企业的特征,对于合作方案的判断和具体实施步骤的选择尤为重要,既要考虑企业的自身需求,也要调查清楚企业目前所处的阶段和存在的问题。如果所有企业一开始都装备上智能手臂或智能生产线,则并不现实,过于急于求成,容易出现投资大风险高的问题。很多企业需要按步骤逐步推进,平衡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
王鹏说,对国内企业而言,目前的解决方案在成熟度、适用性都有差异,有些甚至是将过去的信息化、自动化方案改头换面,,有必要设置更多的示范项目,通过项目的示范去推动变革。(本报记者危昱萍对此文亦有贡献)
(编辑 吴红缨,如有意见和建议请联系liudong@21jingji.;uhy@21jingji.)
机器人培训
- 达芬奇机器人献爱心 将主刀公益手术
- 亚马逊将在英国招聘2000多人 重点开发Alexa和无人
- 美、德、英、日、中5国机器人发展全景大盘点
- 国产机器人窗口期 不可错失制造2025弯道超车机会
- 一个小时,这只机械狗“自学”会了走路!
- 三穗长吉镇:无人机飞防作业 稳粮增豆保丰收
- 依靠静电着陆的新型机器人
- 工业机器人推广应用座谈会
- 在苹果的智能机器人软件公司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四大家族之KUKA工业机器人应用案例分析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机器人产业的东风到底在哪
- 欧洲 6 轮送货机器人开始在美国大学推广
- 芜湖:考核第一!6项冠军!
- 人工智能有望打破医疗资源不均衡
- 立讯精密:已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目标成为全
- 90后用机器人炒菜周入10万,炒菜机器人真的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