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机器人做手术“无微不至”?诺奖得主、中
医生身体缩小,直接进到病人体内进行手术,这是上世纪60年代好莱坞电影中的情节。如今,科技手段正让人们无限接近曾经的畅想。4月25至26日,2021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国际研讨会在深圳举行,诺奖得主、中外院士共同探讨行业面临的挑战和关键技术难题。
研讨会由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联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联合举办。
会上,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孙钰表示,未来微纳米机器人可以进行细胞手术、细胞内部操作等。“目前工业机器人已大规模应用,但手表等涉及到小尺度装配的工作,还是人工完成,”他说,“市场需要能进行精密操作的微型机器人,其中医疗行业潜力巨大,希望未来能做到‘无微不至’。”
△孙钰
孙钰表示,团队正在研究纳米磁珠机器人,有望用于手术。,纳米的机器人可以将原子级别的药物输入实验细胞中,并观察其效果。通过快速测试多种类型药物,可以实现“老药新用”。
会上,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不约而同谈到了强人工智能的话题。
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技术属于弱人工智能,即围绕单一任务点,需要大量数据做支撑,分析结果并不完全可靠。而强人工智能对应的是深度智能,强调系统化地解决宽泛的问题,可以很好地应用到不同场景。“当前需要的是强人工智能,就像人类一样,能在一种语境中学习,另一种语境中应用,”沈向洋表示,“接下来5年是人工智能最有可能突破的时候。”
△沈向洋
高文则认为中国应做人工智能发展的“头雁”。他用三个词了AI发展历程智能为用,机器为体,学习为魂。“至今出现的都是弱人工智能,大多功能单一,不能真正理解问题。而强人工智能是可以有知觉和自我意识的。”高文表示。
如何基于现有的弱人工智能系统,去做强人工智能?高文提出,以类脑计算为代表的探索,是实现强人工智能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优势和不足都很明显。优势是强有力的政策支撑、海量数据资源、众多应用场景和青年人才集聚;不足是原创算法较缺乏、高端芯片基础薄弱、还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开源平台以及高精尖人才数量不足。”他分析道。其中,正在快速成长的人才有望助力行业突破现状。
值得一提的是,会上,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赫克曼以《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所需的技能培养》为题演讲。他表示,中级技能人才为我国改革开放40余年取得的成果打下了基础,但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带来了区域不平衡问题,这将影响到未来人才供给。“扩大数字经济人才库,充分挖掘有潜力的人才,是目前的重中之重。”赫克曼说。
审读孙世建
机器人培训
- 达芬奇机器人献爱心 将主刀公益手术
- 亚马逊将在英国招聘2000多人 重点开发Alexa和无人
- 美、德、英、日、中5国机器人发展全景大盘点
- 国产机器人窗口期 不可错失制造2025弯道超车机会
- 一个小时,这只机械狗“自学”会了走路!
- 三穗长吉镇:无人机飞防作业 稳粮增豆保丰收
- 依靠静电着陆的新型机器人
- 工业机器人推广应用座谈会
- 在苹果的智能机器人软件公司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四大家族之KUKA工业机器人应用案例分析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机器人产业的东风到底在哪
- 欧洲 6 轮送货机器人开始在美国大学推广
- 芜湖:考核第一!6项冠军!
- 人工智能有望打破医疗资源不均衡
- 立讯精密:已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目标成为全
- 90后用机器人炒菜周入10万,炒菜机器人真的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