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港数码港回湾区研发机器人,他感慨这有创
谢智衡的爷爷是东莞人,上世纪40年代从东莞到了香港。谢智衡小时候也曾随家人回过东莞。如今带着团队再回来,他感到很意外。“这边的环境变化很大,居住条件比香港更好。我喜欢在松山湖湖边或者到深圳湾去跑步,我觉得只有在这种环境下做研发,才能有更多的空间去思考和创新。”
在数码港创业,到松山湖发展
松山湖。南都记者 黎湛均 摄
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是2014年在东莞市政府、松山湖管委会支持下,由李泽湘教授(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固高科技董事长)等专家联合发起成立,按照“政府资助、企业化运作”模式建设的孵化载体。目前基地已孵化创业实体80个,累计总产值超过35亿。
谢智衡在香港数码港创立妙智科技,主攻智能外科软件和机械人研发。2016年他带着团队来到深圳。2019年,在获得创新松山湖创业大赛特等奖后,他决定到松山湖发展。2020年疫情期间,妙智科技与东莞华南创新研究院合作,在两周时间内共同研发抗疫卫士测温系统软件及硬件,在松山湖中学及美国多个汽车工厂投入使用。
目前,妙智科技部分产品已落地60多家医院,包括北京304医院、广州南方医院等,并通过AI系统处理数千个案例,为医生提供量化的手术参数和引导系统。
借助湾区不同城市优势缩短研发周期
松山湖。
手术机器人的研发牵涉到很多方面,包括算法、软件产业化、硬件制造。谢智衡认为,算法方面香港相对来说较有优势;软件产业化方面,深圳的速度是全国最快的;而硬件方面,东莞的厂家能满足快递定制的需求,“所以我们的外壳工具、手术工具,还有一些高精度的定位表,都是在东莞这边进行加工的。”
,成品医疗器械的临床测试与注册的过程是在广州进行的。注册后,产品还可以到珠海去进行国际性展览。“所以你可以看到如果要完成这样的一个产品制造流程,必须要依赖湾区多个城市的优势。”谢智衡说,通过地区合作,也缩短了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周期。
据悉,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周期一般为3-4年,但妙智科技去年6月开始设计的一款机器人,现在已经送检,预计今年12月完成临床测试,只花了约一年半的时间就进入到临床阶段。
谢智衡说,除了产业链的支撑,松山湖机器人产业聚集的氛围也让他们迅速成长起来。“我们认识了很多机器人企业,跟他们进行经验交流,对我们自己的成长也很有帮助。这种人才密度、交流度是很难得的,其实跟硅谷很像,所以我觉得大湾区已经具备了成为一个高科技湾区的条件。”
机器人培训
- 达芬奇机器人献爱心 将主刀公益手术
- 亚马逊将在英国招聘2000多人 重点开发Alexa和无人
- 美、德、英、日、中5国机器人发展全景大盘点
- 国产机器人窗口期 不可错失制造2025弯道超车机会
- 一个小时,这只机械狗“自学”会了走路!
- 三穗长吉镇:无人机飞防作业 稳粮增豆保丰收
- 依靠静电着陆的新型机器人
- 工业机器人推广应用座谈会
- 在苹果的智能机器人软件公司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四大家族之KUKA工业机器人应用案例分析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机器人产业的东风到底在哪
- 欧洲 6 轮送货机器人开始在美国大学推广
- 芜湖:考核第一!6项冠军!
- 人工智能有望打破医疗资源不均衡
- 立讯精密:已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目标成为全
- 90后用机器人炒菜周入10万,炒菜机器人真的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