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AI意识到讽刺 情感解释机器人如何工作?
随着企业纷纷转向人工智能,他们开始深入挖掘人们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对自家产品和服务的反馈。从Twitter到Facebook,这些平台上的每一条评论都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他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迅速回应那些有抱怨的客户,更是希望借此找到向满意客户进一步推销的机会。讽刺的是,人们真实的意图往往隐藏在字面背后,与表面所表达的意思大相径庭。机器在理解这种微妙的语境差异时常常陷入困境,它们无法理解讽刺或玩笑背后的含义。例如,“你看起来很美”,这句话可能意味着正面或负面的含义,完全取决于说话者的语气和上下文环境。在苹果Siri和亚马逊Alexa等虚拟个人助理遭遇挫折的背后,就隐藏着这种理解难题。人们时常迷失在与人工智能的对话中,因为它无法理解他们言语中的讽刺含义。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总部位于以色列特拉维夫的创业公司Gong正在运用对话分析技术进行深入。这家公司正在研究如何通过人工智能理解用户的真实意图,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分析他们的评论或反馈。Gong的首席数据科学家Lotem Peled表示,机器需要更深入地理解语境和说话者的意图,而不是仅仅将文字当作字面意思。她创建了一个系统,能够收集对话数据并自动尝试理解其中的含义,而不需要程序员过多干预。这一系统通过分析对话中的停顿、语气以及对话内容等信息来深入理解对话的真实意图。为了更好地了解人们的真实意图,Gong正在开发一种讽刺情感解释生成器(SIGN)。通过分析销售人员与客户或潜在客户之间的对话,并结合商业软件追踪销售情况,Gong认为其可以帮助销售团队更好地销售产品。这种系统的应用不仅可以带来额外的销售机会,还可以提高人们的沟通效率和质量。公平地说,所有的软件公司都在寻找机会将人工智能融入其产品之中,以便提高效率和用户体验。人工智能对讽刺的理解也有重要的非商业用途。例如,对于患有自闭症或阿伯格综合症的人来说,他们往往很难理解别人是否在说话的过程中使用了讽刺手法。人工智能能够更好地识别这些细微差别,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想象一下一个能够理解讽刺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它将会更加人性化、更加智能地与人类互动和交流。这样一来,人工智能将更加贴近人类的需求和情感世界,为人类带来更加便捷和高效的生活体验。同时也有助于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应用领域的拓展。(编译/机器小易 校对/晗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