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机器人技术日据竞争力
在2016年的北京,一场特殊的手术正在积水潭医院进行。这场手术的成功得益于一位特殊的“外科医生”——由北京天智航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手术机器人Phecda。
在科医师田伟的操控下,Phecda完成了一场高难度的矫形外科手术。一位43岁的患者因颈椎畸形,右侧肢体麻木长达14个月,急需手术治疗。由于手术风险极高,许多医院都婉拒了这场手术。田伟医生决定借助Phecda的力量挑战这场手术。
Phecda拥有先进的3D高清视觉系统,能够精确识别内部矫形结构。其精细的“手”部操作确保了医疗器械的定位误差在0.8毫米以内。在Phecda的辅助下,手术仅耗时一个小时就完成了。这不仅体现了医生的精湛技艺,也彰显了科技的力量。
Phecda机器人是由北京天智航医疗技术有限公司研发,是第三代手术机器人。在积水潭医院的成功实践之后,它成为了中国企业与国际竞争对手交锋中脱颖而出的成果之一。预计在今年六月,Phecda将获得中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批准进入市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加剧,中国对医疗机器人的需求日益增长。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推动下,医疗机器人成为重点项目之一。田伟医生表示,Phecda在精度和成本方面优于国外同类产品。
一些企业高管和专家认为,中国的医疗机器人制造商如天智航公司,正努力在价格和品质上超越国际企业。官方数据显示,到205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超4亿,占比将从目前的约11%增长到30%以上。这将为医疗机器人提供巨大的市场需求。
北京天智航技术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张送根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医疗服务,企业可以利用庞大的数据库加快研究和发展。今年4月,中国公布了到2020年的医疗机器人销售计划,价值超过300亿元人民币。医疗机器人是这一宏伟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医疗机器人的市场规模正在迅速扩大。据GCiS的报告,2016年,中国的医疗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了7.91亿元,同比增长了34.4%。从手术、康复到家庭护理,机器人将彻底改变中国的医疗行业。
除了天智航公司,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涉足这一领域。重庆金山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个例子。该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共同研发胸腔和腹腔疾病的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这些创新性的合作正在缩小中国与国际领先企业的差距。
在中国,医疗机器人行业得到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设立了产业基金,鼓励医疗机器人制造商,并提供租金折扣、知识产权申请等优惠政策。公立医院也积极参与其中,与大学和研究机构合作研发医疗机器人。这种合作模式确保了医疗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得以快速发展。
随着这一领域的潜力被不断发掘,连著名家电制造商美的集团也加入了这一行业。它在2015年与日本的机器人制造商安川电气集团合作,共同开发护理康复机器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的需求,医疗机器人的未来将更加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