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浪潮掀起三大技术支撑智能制造
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在分析“中国制造2025”时认为,支撑智能制造的三大技术是机器人、智能装备以及3D打樱
这其中,我国高端机器人和数控机床都处在产业化的艰苦攻关期,而技术正处于产业发展的起步期和企业的跑马圈地期。
卢秉恒认为,最符合工业4.0的制造工艺。它给制造业带来颠覆性变革——产品开发周期与成本成倍下降,基本上是原来的1/3至1/5,使用材料利用率由5%提升至85%。GE公司做了一个非常创新的工作,用把20个零件合成了1个零件,提高燃油效率15%,发动机前进了一代。
他还认为,中国制造在基础研究方面要强调三个新的基础传感器、软件、。
如今,已成为网络时代人类社会的重要资产,被称之为“新时代的石油”。而手机、电视机、汽车和聊天机器人等作为“传感器”,为互联网商提供源源不断的资产。各行各业的,规模从TB到PB到EB到ZB,以三个数据级的阶梯迅速发展。
,机器人也在人工智能领域扮演重要角色。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认为,当前应该更多研发的不是人型机器人,而是云机器人。在数据中心,用成千上万台的CPU+GPU服务器架构,通过样本做混合的大规模深度学习的并行训练,可确定几十亿个参数的人工神经,成为人工智能又一大亮点。
“互联网、、和可有力支撑云机器人如何听说、如何看、如何想,而解决机器人如何动作的‘智能制造2025’迎来了我国机器人的春天。”
生物识别同样是人工智能的重要一环。《关于继续推进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一共有11项“重点行动”,一个就是“互联网+人工智能”,其中特别提到“生物特征识别”的研发和产业化,为产业智能化升级夯实基矗
百度的特点是连接人与信息,阿里巴巴是连接人与商品,是连接人与人。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谭铁牛认为,“互联网+”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连接一切。”既然是以人为本,一定要知道这个人是谁,所以“生物识别”将是智能化时代的一个关键技术。
谭铁牛认为,设备蕴含生物识别巨大的发展空间。在未来,生物识别将以“云”服务的形式提供。用户本身成为一个采集设备,通过设备等智能终端、智能汽车、等行业内的生物识别数据收集和互换,形成云端数据库从而实现精准垂直服务。
机器人培训
- 达芬奇机器人献爱心 将主刀公益手术
- 亚马逊将在英国招聘2000多人 重点开发Alexa和无人
- 美、德、英、日、中5国机器人发展全景大盘点
- 国产机器人窗口期 不可错失制造2025弯道超车机会
- 一个小时,这只机械狗“自学”会了走路!
- 三穗长吉镇:无人机飞防作业 稳粮增豆保丰收
- 依靠静电着陆的新型机器人
- 工业机器人推广应用座谈会
- 在苹果的智能机器人软件公司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四大家族之KUKA工业机器人应用案例分析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机器人产业的东风到底在哪
- 欧洲 6 轮送货机器人开始在美国大学推广
- 芜湖:考核第一!6项冠军!
- 人工智能有望打破医疗资源不均衡
- 立讯精密:已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目标成为全
- 90后用机器人炒菜周入10万,炒菜机器人真的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