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机器人处境为何如此尴尬?
在广大的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早已打开了巨大的应用市场的大门。早在几年之前,中国的工业联合会的领导者就向世界宣告,我们已成为全球领先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深入研究我们的机器人市场,会发现现状并非如表面那般光鲜。
实际上,尽管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庞大,但国产机器人的占有率却不尽如人意。日本发那科、安川、德国库卡、瑞典ABB这“四大家族”依然牢牢控制着市场的主导权。国产机器人的市场份额仅占三分之一左右,并且在高端领域,我们的市场占有率更是低至个位数。显然,与国际同行相比,国产机器人在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上仍有较大差距。
那么,国产机器人的处境为何如此尴尬呢?许多机器人厂家反映,核心部件的缺乏是主要问题。这些核心部件如减速器、控制器和伺服系统,占到机器人总成本的一半以上。这些关键部件我们往往依赖进口,导致成本高昂,难以形成批量化生产。即使成功销售的机器人,其重要组件也大多依赖进口。只有极少数企业具备自主研发某一类组件的能力,这使得国产机器人的价格不得不高于国外产品,形成了市场的恶性循环。
具体来说,核心部件的缺乏正是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困局和要害。以减速器为例,它是机器人的手、脚乃至全身的关节,帮助机器人整体进行周转与调用。但目前,全球70%的精密减速器市场被日本哈默纳科和纳博特斯克所占据,中国市场需求尤为旺盛。国外品牌的高质量减速器在国内往往需要花费2~3倍的价格才能采购得到。
控制器相当于机器人的脊椎和大脑,其结构决定了机器人的行动能力。在这一领域,国内与国外的差距相对较小,因为技术难度相对较低,一些成熟的国内机器人公司都能够自主研发。伺服电机系统的技术差距仍然较大,它是机器人的执行单元,影响机器人工作性能的主要因素。目前,欧美和日系的伺服电机品牌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国产伺服电机的市场份额较小。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必须重视这些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高端化。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核心技术能力是关键因素。只有这样,国产工业机器人才能降低成本,提高稳定性和品牌口碑,在国内乃至世界上提高我们的市场竞争率。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国产机器人在核心部件上的突破能够助力我们的民族品牌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机器人培训
- 国产机器人处境为何如此尴尬?
- 2025云计算依然无敌 浪潮不会退去
- 全国首家骨科智能手术机器人展示培训中心落户
- 英国计划建造一种机器人漫游车 用来寻找火星上
- AI和机器学习正在迫使医疗系统重塑商业模式
- 人社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召开
- 科技巨头集体造音箱目的是抢占智能家居入口
- 安智广告联盟上线 广告+商业化内容的组合助力开
- 快讯ABB任命张志强担任ABB中国负责人
- 北京联合大学机器人学院成立 今年首招百人
- 我国教育机器人市场未来发展更广阔
- 方兴东:惊叹人机大战是对高科技无知
- IDG资本:2025看好人工智能、消费升级与泛娱乐
- 华为将推出公共云服务 与亚马逊等竞争
- 我国人工智能企业突破4000家
- 英国邮政测试无人机送件 未来承担偏远岛屿快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