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造电池,“竞合”博弈利弊几何?

机器人培训 2024-12-21 13:24www.robotxin.com机器人培训

探索新能源未来:车企的电池自研之路

近日,小鹏汽车发布声明,宣称公司并未有电池自研计划,但这并不代表其对电池领域的忽视。在港交所上市的中创新航,小鹏是其重要的投资者之一;小鹏汽车也参与了蜂巢能源的增资。虽然小鹏汽车并未直接涉足电池制造,但这种深度布局已足以揭示新能源车企的新动态。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电池已成为车企争夺的焦点。蔚来、广汽集团等新能源车企已经亲自下场造电池,成立专门的电池科技公司。与此奔驰、宝马、大众、特斯拉等全球知名车企也在自建电池厂或股权投资等方式进入电池领域。这不仅是一场技术革新,更是对供应链掌控权的争夺。

自建电池厂并非易事。据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估算,要想在电池生产上实现成本优势,车企至少需要在一个地区生产至少50万辆新能源汽车或达到一定的电池生产规模。目前,仅有特斯拉和比亚迪达到这一规模。对于其他车企来说,自建电池厂能否降低成本仍是一个未知数。

随着动力电池产业链上游价格的上涨,利润被上游分走,许多车企面临亏损的困境。以广汽集团为例,其在动力电池成本压力下曾调侃道:“那我不是在给宁德时代打工吗?”这不仅揭示了车企面临的困境,也凸显了动力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中的重要性。动力电池对新能源汽车来说成本占比高,是核心零部件之一。整车厂纷纷希望进入电池环节,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在此背景下,车企纷纷选择向上布局。不仅宝马、广汽埃安等纷纷宣布扩大电池生产规模,蔚来等造车新势力也进入电池领域。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认为,正如燃油车时代的发动机一样,电池已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为了掌握供应链主动权和提高保供能力,车企选择自研电池是明智之举。未来头部车企在电池领域可能会采取“自制+外采”的策略,改变受制于人的局面。

从更深层次的角度看,车企向上游投资加深,可以增强其在产业链中的议价权。未来随着这种投资布局的增加,车企的盈利能力有望得到提升。正如一位深度布局新能源上下游的投资人所说:“车企自研电池或成趋势”。在这种趋势下,比亚迪等已有深厚布局的企业无疑将走在前列。新能源车企的尽头是不是“比亚迪”,或许无法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掌握核心技术和主动权的车企将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在当下汽车产业巨变之际,众多车企开始布局动力电池领域,部分车企甚至选择自建电池厂。对此,业界人士给出了各自的看法。

米磊观察到,车企自建电池厂似乎是一种“被逼无奈”的策略,若企业不跟随行业趋势行动,可能会陷入落后的境地。而墨柯则提出,车企在电池领域的自建不必深入到电芯制造,更大的机会在于电池包的组装。拥有电池包的组装能力至关重要,因为它需要与电机、电控相互配合。吉林大学青岛汽车研究院副院长顾国洪也认同此观点,并认为在电池Pack层面还有很多可优化的空间,且其研发门槛相对较低,车企介入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车企的野心显然不止于此。以广汽为例,其规划了一个多元化的电池供应模式,包括合资、纯采购和自研电池。保障电池供应的多元化是车企自建电池厂的主要诉求之一。一些车企希望通过自建电池厂增强在电池领域的议价权。从成本和回报的角度来看,自建电池厂是否真的能够帮车企“省钱”仍存在疑问。

在“中国拥抱世界”汽车产业创新论坛中,法雷奥中国CTO顾剑民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电池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于上游原材料涨价,而非电池企业本身。电池成本不会因为车企下场而降低。锂资源价格飙升是电池涨价的核心原因,未来随着新建产能的释放和供应链布局的调整,市场供应将更加丰富,自建电池厂的竞争力可能会进一步弱化。

车企与动力电池企业的合作与竞争博弈日益激烈,“竞合”关系进入“白热化”。尽管目前上游矿企分走了大部分利润,但锂资源价格具有周期性,不可能永远维持高位。未来,双方将不仅局限于电池领域的竞争,更将向上游资源延伸。车企与动力电池厂商之间的博弈将愈演愈烈,谁将成为产业链中的主导者尚不得而知。

一些车企已经开始行动,积极加强对上游资源的掌控。广汽集团与东阳光合作设立合资公司从事矿产地质勘查和矿产资源的投资管理经营。通用汽车与巴西矿商淡水河谷达成合作,每年获得足够的电池级硫酸镍供应。奔驰也与锂材料供应商签订供应协议,确保未来的电池原料供应。与此动力电池厂商也在争夺“天价锂矿”,宁德时代也参与其中。

这场博弈不仅仅是关于利润和市场份额的争夺,更是关于未来产业链的主导权。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电池作为核心组件的地位日益凸显。无论是车企还是动力电池厂商,都在努力确保自己在产业链中的地位,为未来的竞争做好准备。在燃油车时代落幕之际,新能源时代的序幕正在缓缓开启。在这场变革中,谁将掌握行业的话语权?是整车企业还是电池厂商?这个问题尚待时间来揭晓。米磊对此认为,车企若想涉足电池领域并取得成功,需跨越几个关键领域。他们需要寻找既拥有丰富电化学专业知识又具备电池厂商工作经验的人才。车企必须掌握上游产业链的材料端,无论是正负极材料还是电解液,或是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车企必须确保终端汽车产品得到市场的认可,实现大规模生产和销售,产生规模效应。

车企涉足电池领域并非单纯的“技术活”

随着各大车企纷纷投资建立自己的电池研发基地,宁德时代作为行业巨头对此有何看法和应对措施呢?宁德时代的回应指出,车企与电池企业在专业分工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车企擅长机械和电子等领域,但在电化学体系方面,往往不及专业的电池企业。动力电池的研发生产是一个涵盖材料创新、结构创新以及高标准制造过程的复杂领域。制造端需要满足电池灯塔工厂的高标准要求,同时保障产品的安全性。据宁德时代透露,其产品的故障率已经达到了惊人的十亿分之一。

那么,对于新能源车企来说,涉足电池领域仅仅面临技术门槛的挑战吗?答案显然并非如此。广汽集团作为布局动力电池领域的主要车企之一,其董事总经理袁锋表示,广汽之所以入局电池领域,不仅是因为销量足够撑起一个电池企业,更是因为看到了未来的市场机遇。随着广汽新能源销量的增长,公司有了亲自下场造电池的机会。但是自建电池厂并非易事,车企将面临研发成本增加、产品质量提升和规模上量的时间挑战等难题。于清教表示,车企自产电池的性价比往往比对外采购还高,这可能会分散车企的精力并影响其盈利能力。现在车企自建的电池厂可能会得到一定的追赶机遇,但这并非轻松之事。吉利大学的顾国洪也指出电池开发难度和成本的上升以及车企面临的挑战。同时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强调了制造能力的重要性以及这对车企的挑战。在新能源时代,车企造电池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挑战更是制造能力上的考验。在这个变革的时代背景下车企需要跨越多个领域才能成功涉足电池领域并取得长远的发展。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