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做不出自主可控的高端芯片
探寻中国芯片业:大咖聚焦下的热点议题——寻找中国创客对芯片学界的深度挖掘与洞察(原创)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芯片市场,一直备受关注。我们却面临着一个严峻的现实——芯片自给率不足。据报道,中国芯片的进口额已经超过了石油,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面对这样的挑战,中国正在积极追赶。众多巨头企业如阿里、百度、格力等纷纷宣布他们的造芯计划,而芯片行业已成为一个激烈的战场。究竟这一切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寻找答案。今天,寻找中国创客向芯片学界、业界大佬发出了十问。本次原创报道由我们的记者蔡浩爽、赵雷和李钟豪联手撰写,编辑是刘素宏。阅读时间仅需八分钟,字数共计四千二百四十八字。让我们共同关注这场关乎未来的科技竞赛!
本文将对芯片行业的现状进行深入探讨,同时聚焦众多企业宣布造芯计划的背后原因。随着科技的发展,芯片已经成为了许多领域的核心部件。无论是在人工智能、云计算还是智能制造等领域,芯片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芯片的制造和应用成为了科技巨头争相争夺的领域。中国的科技行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本土芯片企业的崛起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趋势。在这场科技竞赛中,中国的企业能否取得突破?未来的芯片市场又将如何发展?让我们一起寻找答案!在寻找中国创客(ID:xjbmaker)的特别报道中,于7月11日向芯片学界及业界大佬提出的深度问题系列获得了回应。在这次“AI降临”寻找中国创客第四季夏季峰会上,多位行业领袖对关于自研芯片水平、AI芯片发展等核心议题给出了他们的见解。
对于自研芯片的发展状况,业内专家们普遍认为,芯片是个需要长时间积累的领域,至少十到二十年的持续努力才能看到显著的进步。而在AI芯片方面,他们普遍认为,尽管全球各国都在同一起跑线,但AI芯片的发展实际上是一场软件定义硬件的革命,与大数据紧密相连。中国拥有丰富的大数据资源,因此在AI芯片领域具有巨大的机会。
对于国产芯片与国际顶尖水平的差距,专家们坦诚地分享了他们的观点。在CPU领域,赶超国际巨头如Intel的难度极大。在AI芯片领域,中国拥有机会。初创公司在这个领域可能会面临找到买家的挑战,并且需要努力证明自己的价值。品牌在这个行业中非常重要,新生力量需要克服诸多困难才能获得认可。
关于大基金的投资规模,有专家认为目前的投资额度对于芯片行业来说仍然不足。整个中国在集成电路方面的投资甚至不及Intel一年的投入。大基金的投资规模还需要继续加大,以推动国产芯片行业的发展。
过去,芯片行业面临激烈的竞争和极低的利润,导致许多工程师转行做编程,“芯片民工”一度成为形容这一群体辛酸现实的词汇。但现在,随着AI芯片的崛起和大数据的应用需求激增,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机会逐渐显现。行业领袖们纷纷指出,中国的芯片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和智慧来推动其持续进步。这是一场长跑比赛,需要坚持和耐心才能见证辉煌的未来。谈及现状,AI芯片领域仿佛一片繁荣,但实则与巨头们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在这个看似光鲜的领域里,实际上存在着众多的问题和挑战。
业内有一些声音认为AI芯片是“伪概念”,对此,张永谦表示,目前市场上90%甚至95%的公司都是伪AI芯片公司。传统的芯片厂商宣称他们可以支持AI,但在深度学习的具体应用下,表现却并不乐观。这是因为,真正的AI芯片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堆砌,而是需要强大的深度学习团队去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并搭配适合的算法架构。这样的综合能力和技术门槛,真正能做到的公司寥寥无几。
尽管AI芯片领域充满了巨大的潜力和机遇,但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发和优化。只有真正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这也正是为什么业内巨头们都在积极布局AI芯片领域的原因。在这个赛道上,谁能够率先突破技术瓶颈,谁就有可能成为未来的领导者。无论是对于初创公司还是行业巨头来说,都需要持续投入研发、不断创新,才能在AI芯片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和进展。地平线智能解决方案与芯片事业部总经理张永谦,在与朱斌的对话中深入探讨了关于AI芯片的问题。朱斌明确表示,无论是AI芯片还是传统芯片,其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都是需求导向。企业通常会在明确应用场景和实际需求后,才开始设计相关概念的芯片。对于AI芯片而言,亦是如此。他强调,企业不会盲目追求概念,而是注重实际应用。
关于AI芯片是否过热的问题,戚肖宁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确实存在一种过热倾向。从中兴事件后,马云曾预言,国内会有很多公司纷纷涉足芯片领域。任何时代都会有泡沫,这是行业发展的常态。目前众多公司投入芯片领域也是好事,这有助于推动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商业规则和市场机制会自然淘汰那些技术不过硬的公司,最终留下真正有实力的企业。商业的本质就是竞争与选择。这种竞争不仅促使企业不断进步,而且也为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和优质的产品。
在这场对话中,三位行业人士共同探讨了AI芯片的未来发展趋势,分享了各自的观点和看法。他们的言论不仅为行业内部人士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也让更多人了解到AI芯片领域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这场对话无疑为行业注入了新的思考,也引发了公众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和热议。中天微CEO戚肖宁的合作伙伴张永谦表示,当前国内号称在做或已经推出AI芯片的公司大大小小有几十家,但超过九成的产品并不能真正被称为AI芯片。这些芯片往往只是能够运行一个AI算法,或者在芯片内部进行一些基础的深度学习运算,真正的AI芯片需要具备更高级的功能和应用。
对于陈宁来说,他反倒希望芯片行业的热度能够更高,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本进入这个行业。在过去的半年里,中国意识到了除了互联网应用外,底层技术的重要性。过去曾有所谓的“芯片民工”说法,指的是那些最聪明、最努力的工程师去做芯片,结果导致芯片市场竞争激烈,价格降低。这也使得很多人不愿意从事芯片行业,转而加入互联网公司从事编程。
然而在欧洲、美国和以色列等国家,先进的芯片技术是由无数专家学者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才得以完成的。我们应该思考如何构建一个有利于底层技术研究的软环境,让更多的学者能够静下心来,不畏艰难地投入到这项研究中。只有当我们拥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才能够在这个领域取得更大的进展和突破。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底层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为未来的科技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我国自研芯片与巨头之间的差距,可以说是处于一个追赶的状态。陈宁指出,芯片相关的产业包括设计、生产(如中芯国际)、封装测试三个环节,国内在这三个环节中都有待进一步提升技术。他也认为AI时代为中国发展芯片产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云天励飞创始人陈宁提到,中国芯片产业在制造方面存在短板,包括制造工艺、材料、装备、测试等各环节。尽管中芯国际是中国集成电路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但在全球范围内仅排名第五。而且,该公司使用的装备中,国产装备占比不到20%。芯片项目的周期长、投入大,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大量的资金投入。倪光南呼吁投资界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要忽视芯片产业的长期发展。
在CPU领域,Intel的生态已然稳固,全球众多系统都是基于其CPU开发。微软与英特尔的紧密合作,共同铸就了“Wintel”帝国的辉煌。在IoT方面,局势尚不明朗,中国与其他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竞争尤为激烈。
硬件与软件不同,其发展依赖经验积累,芯片领域更是如此。拥有五十年历史的Intel和二十五年的NVIDIA,在早期也曾历经坎坷。在AI芯片领域,国产芯片与国际巨头基本站在同一起跑线,且中国拥有大数据优势,起步便占据有利地位。张永谦表示对此充满信心。
至于通用芯片,中国整体的差距相对较大。尽管国内有几家企业表现突出,但总体规模偏小,在半导体产业中所占比例不高,影响力有限。
而在自动驾驶领域,现状是尚未有一颗自主生产的芯片。自动驾驶作为未来的大趋势,为新领域中的创业公司与巨头提供了同等的机会。宋春雨对此充满期待。这个新兴领域充满变数,谁能抢先一步,便有可能领先整个行业。
从国家信息安全的视角来看,我们必须加大投入研发自主可控的底层技术。在全球化的芯片产业链中,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实现全流程的自给自足。但中国正在通过加大投入,逐渐在芯片产业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与其他国家相互制衡。
谈及自主研发高端AI芯片的困境时,陈宁指出,人才、资金和完整的生态链都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他表示,要成功研发出高端芯片,不仅需要顶尖的人才,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一个完整的生态链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包括从研发、设计、生产到封装、测试和设备工艺研究的整个流程。
朱斌谈及对芯片产业的看法,认为主要有三方面需加强。由于起步较晚,要迎头赶上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目前国家对于芯片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仍需加强,这关乎未来尖端科技的发展方向。在工艺方面,企业需要持之以恒,因为芯片是一个需要长时间投入和等待的领域,短期内的成果并不明显。
关于自研芯片能否获得市场信任的问题,戚肖宁表示,初创公司在芯片行业面临品牌认知的挑战。在自动驾驶等可靠性要求高的领域,下游买家更倾向于选择知名品牌。新生力量要想证明自己并不容易,需要经过不断的研发和迭代来改进。
对于“大基金”在芯片产业多年的投入但国产芯片在国际上依然处于弱势的问题,戚肖宁认为,虽然大基金投入的时间不算短,但芯片产业的发展需要更长时间的积淀和投入。国人可能认为资金不是问题,但实际上,对于芯片行业而言,即便是规模达到1000多亿人民币的大基金,其投入仍然不够。
张永谦深度解析半导体行业,揭示其高门槛与协同发展的重要性。他强调,半导体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但要发展好这一产业,需要高度的协同效应。目前的国内芯片市场产业生态并不完善,主要集中在设计层面,许多方面仍然依赖进口。
宋春雨则聚焦于人才在芯片行业中的关键作用。他认为,要想在芯片领域赶超巨头,公司和国家应重视芯片核心团队的培养和引进。在芯片行业,没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技术积累是难以立足的。他强调,应实施芯片人才回家计划,吸引有经验的人才回国发展。
谈到机遇,中国庞大的市场和大数据资源是我们的最大优势。在垂直细分领域,戚肖宁认为IoT是中国的大机遇。中国在应用方面的创新层出不穷,物联网时代,中国依然能够享受人口红利。
张永谦进一步指出,若将芯片分为数字类和模拟类,目前数字类相结合的芯片可能有更多机会。因为我们在深度学习、大数据等方面有优势,数字类芯片更多是靠逻辑,因此出结果的速度也会更快。这个领域的发展潜力巨大,值得我们深入探索和挖掘。
这篇文章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半导体行业的前景和挑战,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和建议。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芯片行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们期待更多的创新和突破。宋春雨提到,他认为人工智能、5G以及物联网时代是三大重要的机遇。首先是人工智能领域,智能终端对于人工智能的强大需求将催生芯片公司的蓬勃发展。随着工业发展低延时、高带宽的场景的出现,5G作为基础设施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新场景和新需求。在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自动驾驶、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等新型领域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挑战。对于AI芯片是否是中国“弯道超车”的机会这一问题,戚肖宁认为芯片领域并不是弯道的问题,虽然存在机会但中国和其他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我们需要长期专注投入和努力,而不是寄希望于一夜之间解决所有问题。吴慧雄强调中国最大的优势是市场,芯片企业需要聚焦于帮助市场解决问题,并充分利用市场、资本和人才优势。只有通过长期的努力和实践,我们才能逐步实现技术突破并取得成就。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我们必须保持冷静和坚定,不断前进并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紫光展锐的高级副总裁吴慧雄与Rokid平台的研发负责人朱斌,针对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的发展展开了深入的探讨。随着人工智能逐渐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基于人工智能的产品种类繁多,芯片企业需要不断创新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市场的机会显得尤为突出。
中国,作为全球大数据领域的领跑者,其数据资源的丰富性为AI芯片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张永谦指出,AI芯片是软件定义硬件并与大数据紧密相关的产物。在这个领域,中国不仅有巨大的市场机会,也有非常丰富的大数据资源,为AI芯片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那么,中国何时能够出现能够赶超英伟达等巨头的芯片公司呢?这个问题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国芯片产业的整体实力正在不断提升。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一定会出现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芯片公司,引领行业的发展潮流。
中国的芯片产业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推动下,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各大企业也在积极寻求创新,努力提升技术水平,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期待着中国芯片产业的未来发展,也相信中国一定能够培育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芯片巨头。张永谦认为,我们所处的市场巨大,人才和资本汇聚,数据生成量庞大,国家对此给予了极高的重视。对于具体的发展速度,他无法确定具体的时间表,但他相信,这一切很快就会实现。
戚肖宁对此持有不同的观点。他强调,对于CPU领域来说,无论是中国的公司还是世界其他国家的公司,要想赶超Intel这样的行业巨头,几乎是不可能的。这需要根据具体的领域和技术发展状况来评估。
机器人培训
- 达芬奇机器人献爱心 将主刀公益手术
- 亚马逊将在英国招聘2000多人 重点开发Alexa和无人
- 美、德、英、日、中5国机器人发展全景大盘点
- 国产机器人窗口期 不可错失制造2025弯道超车机会
- 一个小时,这只机械狗“自学”会了走路!
- 三穗长吉镇:无人机飞防作业 稳粮增豆保丰收
- 依靠静电着陆的新型机器人
- 工业机器人推广应用座谈会
- 在苹果的智能机器人软件公司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四大家族之KUKA工业机器人应用案例分析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机器人产业的东风到底在哪
- 欧洲 6 轮送货机器人开始在美国大学推广
- 芜湖:考核第一!6项冠军!
- 人工智能有望打破医疗资源不均衡
- 立讯精密:已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目标成为全
- 90后用机器人炒菜周入10万,炒菜机器人真的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