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的新冠病毒疫情让人措不及防,易于传播、潜伏期长,都使得病毒难以对付。对处于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而言,他们需要每天面对大量患者,这也令一线医护人员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特别是某些防护设备供应不足的地区。而为了减少医患间的接触,保障医护人员安全,的需求激增,但疫情之中,企业也面临着不小麻烦。
在疫情爆发的特殊时期,支援抗疫可以被认为是企业体现社会关怀、履行自身社会责任的重要举措。各行各业也正在用不同的方式为抗疫出自己的一份力比如捐款、捐赠医疗物资、在物资缺乏的时候迅速转产抗疫物资等等。而对于而言,利用机器人来实现各种无接触场景,恰好与“抗疫”的主题相吻合,能够在疫情中减少人与人接触的机会,降低感染风险,这也正是很多机器人企业在进行的工作。
机器人本身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国际上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对其进行分类,但按照使用途径,可以将机器人分成两类和服务机器人。在这次疫情中,积极出现在大众视线中的正是服务机器人。那么,服务机器人在疫情中都起到了哪些关键作用呢?
普渡科技品牌负责人蒋林宏告诉《华强电子》记者“公司专注于低速自动驾驶,以往推出的机器人大部分是面向餐饮行业。但此次疫情中,我们的配送机器人也抗疫中得到。那么应用于餐饮中的配送机器人是如何走进医院的?,我们在大年初一接到杭州与深圳两处地点的需求。在隔离点中,隔离人员的每日固定三餐都需要其他人员频繁进行配送,而这将大大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与被隔离人员的密切接触,也会增加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而面对这样一个新的场景需求,我们及时作出反应,迅速针对场景进行适配,结果也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类似的是,擎朗智能科技同样是在此次疫情中,从餐饮机器人“被迫”进入医疗领域。擎朗智能科技创始人、CEO李通告诉记者“在大年三十,到达杭州的一班机上发现有两名发烧人员。隔离是必要措施,但在这特殊的日子里,人手不足的问题被放大。200多名乘客被安置在杭州市委党校集中医学观察,而大年三十的市委党校人手十分短缺,要解决200多人的生活、用餐问题,又要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几乎不可能。于是我们接到杭州市政府的任务,使用机器人来完成无接触配送。”
从餐饮到医疗领域,这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场景,在“跨界”的过程中却似乎并没有我们想象中困难。对于两个场景间的转换,李通表示“让本来在场景更复杂、人员更多的餐厅进行配送的机器人进入相对封闭的隔离点工作,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机器人很快就可以在隔离区运行。”
蒋林宏也有着类似的看法“其实餐饮机器人在医疗配送场景的应用算得上是一种‘技术降维’,在所有的室内场景中,餐厅是最为复杂的。因为在大部分餐厅中,过道都并不宽敞,且单场景十分复杂,即物体摆放无规律,流动性比较大。,不同餐厅中的场景布置差异巨大,另一方面,动态障碍物比如行走的人,婴儿车等等,这对机器人的正常运作产生了很大变数。而在隔离病房、医院中的场景相对比较规整,所以说实际上在医院的部署更加简单。”
上海钛米机器人公司董事长潘晶
,服务机器人能做的,也不止是配送这么简单。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机器人还能替代人来用于测温以及人脸识别、口罩监测等快速筛查工作;而在隔离区域,机器人也能够完成消毒以及一些简单的远程问诊工作。上海钛米机器人公司董事长潘晶表示,服务机器人能够集成人脸识别、红外测温、路径规划、网络通信等技术,并具备敏捷的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这些都对疫情防控有积极作用。加上能有效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减少交叉感染,在疫情期间的机器人已经不仅仅是可替代人的备选项。
“钛米一直关注于医疗场景的机器人产品,其中一款产品能够在隔离病房里面给患者提供包括远程查房、体检、发药、问诊、宣教等功能,这一块产品目前也被拓展到抗疫一线,即新冠的隔离病房使用。除此之外,还有消毒机器人系统,是为医院的交叉感染提供对应的解决方案。我们在当时1月20日左右就接到了武汉协和医院的要求,希望我们能够把消毒机器人全部运过去。作为第一个接到需求的企业,我们马上把机器人和工程师带到武汉,封城之后我们的人也没法回来,在这期间我们也接到上海市经信委的要求,提前复工,能够加快把机器人产品带到医院的抗疫一线。”潘晶补充到。
可以看出,服务机器人在此次新冠疫情中,在为抗疫、为保护医护人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对于部分机器人企业,这也为他们提供了开拓新领域、新市场的机遇。,伴随着机遇的到来,相应在发展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也会逐渐突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