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蔓延下,无人机、AI等技术纷纷成为“抗疫”小能手,也不例外!
3月25日,来自美、中、日、意等国的13位科学家在《科学机器人》杂志上联合撰文,发布了一篇名为《与新冠肺炎做斗争——机器人在管理公共卫生和传染病方面的作用》的文章指出,机器人技术能够在对抗疫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此次疫情则提供了一个契机,可能会推动相关技术的进一步研究。
该文指出,早在2015年埃博拉疫情期间,科学家在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组织的研讨会上,就确认了机器人技术在流行病疫情应对中可发挥作用的3个领域临床护理(例如远程医疗和净化)、后勤保障(例如处理受污染的废物)和监测(例如监控是否符合自愿隔离规定)。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则带来了第4个领域工作连续性和社会经济功能的维持。他们表示,目前新冠疫情已对全球制造业和经济造成冲击,对远程操作系统进行更多研究的必要性进一步凸显。
随后,文章就以新冠肺炎的疾病预防、诊断和筛查、初始测试等环节为例,对机器人发挥的作用进行了阐释。
在预防疾病方面,目前已经有多项研究证明冠状病毒可以在无生命的表面,包括金属,玻璃或塑料上保留数天,而机器人可以以非接触的方式,用UV照明设备(例如PX-UV)对物体进行表面消毒,代替人工以减少清洁人员手动消毒的接触风险,自主或远程控制的消毒机器人还可以实现快速且有效的消毒,具有成本效益。,机器人还能进行智能导航,检测高风险、高接触区域。
在诊断和筛查方面,目前公共区域和进出口已开始使用移动机器人用于温度测量;带有自动摄像机系统的机器人已用于在大范围内对多个人进行体温测试;将热传感器和视觉算法结合到自主或远程操作的机器人上可以提高筛选的效率和覆盖范围;通过与医院信息系统链接,这些移动机器人还可以用于来反复监测医院各个区域内病人的温度。通过使用面部识别软件与现有的安全系统联网,机器人还可以追溯受感染个人,以警告其他可能受到感染的人,但引入适当的规则来保护个人隐私也相当重要。
,在新冠肺炎的初始诊断和测试方面,机器人则可以进行辅助,加快鼻咽和口咽拭子测试过程,降低感染风险,并使工作人员腾出更多时间进行其他工作;对于无症状感染者则可以利用机器人进行自动抽血化验,使医务人员免于承担高暴露风险的任务。在隔离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无人机或无人驾驶地面车辆进行样品转移,以及将药物运送给受感染的患者。
而社交机器人则可以减轻处于长期隔离状态患者的心理负担,以提供持续的社交互动和监测患者是否有遵守治疗方案,且不必担心会传播疾病。不过目前这一领域仍是一个具有挑战的发展领域。
文章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可以成为机器人系统开发的催化剂。通过用专门的资金促进机器人工程和传染病专业人士的融合,才可以让我们在下一次大流行病来临时做好准备。
从历史上看,机器人能够完成一些“枯燥、肮脏和危险”的工作,它们的第一个广泛部署领域是在工业领域里。而在与传染病作斗争的环境下,使用机器人代替人类工作则可以大大降低医护人员被感染的风险,对于医疗领域而言可谓是一大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