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士,一个以自动化和普及为特征的新时代正在来临。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深入发展,在瑞士经济领域中,自动化替代劳动力的趋势正在不断增强,社会生产的“机器化”似乎不再遥远。
2015年的1月份可谓是瑞士经济的一个转折点,当时瑞士央行被迫宣布取消1欧元兑1.20瑞士法郎的汇率下限政策,瑞郎汇率随之在短时间内升值超过30%,此后一直维持强势。由于瑞士本土市场规模有限,经济高度依赖出口,瑞郎升值对宏观经济的消极影响持续发酵,瑞士出口产业在全球市场尤其是欧洲市场的竞争领先优势逐渐缩小。
针对这一严峻挑战,本就承受着高额人工成本压力的瑞士企业开始寄希望于技术创新,特别是希望自动化和机器人可以助其扭转乾坤。瑞士雇主协会发言人汉萨乔根·施密德说“高昂的薪酬和坚挺的瑞郎都不利于瑞士工业的发展,但有助于抵消这些负面因素。”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瑞士已连续8年位列榜首,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被认为是瑞士长期保持竞争力排名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施密德说“瑞士拥有技能高超的劳动力、出色的科研和教育体系。开发这项高精尖技术,瑞士是准备最充分的国家之一。”
在瑞士企业看来,机器人可以与人类并肩工作传感器可以甄别生产线上的潜在问题,智能软件可以协调生产、装配、物流以及订购新原料等各个操作步骤……瑞士期望通过技术创新,让机器人取代很多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岗位,更希望可以在其他领域创造安全且有价值的新就业机会,比如编程领域和机器人维修领域。瑞士联邦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近15年来,瑞士服务业数字化和管理工作的自动化,已缩减了逾18万个行政岗位。同一时期,知识与科技型职业的工作岗位数量则翻了不止一番,增加61.4万个工作岗位,目前已占工作岗位总数的四分之一多。
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瑞士政府反应敏锐,不仅把机器人定位为战略发展方向,并且建立了瑞士国家机器人能力研究中心,对机器人技术的研发和普及发挥了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瑞士政府认为,机器人领域不是一个纯科学领域,而是一个需要向外看的领域,将该研究中心作为连接产业和科研的桥梁,力求促进产业与科研之间的双向交流。
就创新而言,政府在创新链前端投资能发挥更大的作用。瑞士政府及时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前端将创新向市场所需的方向引导,建立了打通产业和科研沟通与自由流动的平台。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比单纯的补贴企业或者减税效果更好。这对于瑞士的体量来说,也可以比较容易地将全国所有相关资源集中起来,建立起开放的垂直创新网络。对企业来说,受限于商业竞争,知识分享可能更为困难,但瑞士政府在这方面能发挥更多优势。
世界经济论坛预测,当前小学生中有三分之二未来会从事如今尚不存在的职业。可见,无论是对于优化瑞士工业格局还是对于促进就业,当前这波自动化浪潮都可以说是恰逢其时。
业内专家称,当前我国机器人制造技术也日趋成熟,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的改革需要、用工成本高以及用工难等因素,共同推动各界对机器人劳动力的期待。
在深圳雷柏科技的生产车间,生产线的主角不是一排排工人,而是一列列灵活翻转的机械手臂。通过研发智能自动化体系,雷柏科技直接生产员工数量从十多年前高峰期的3200多人,减少到现在的800多人,每年节约大量费用支出。
据悉,从2005年开始,雷柏遭遇“用工荒”,人力成本上涨。2011年,雷柏一口气购买了75台,人力成本骤降。“以键盘组装为例。现在一条生产线上,5名工人通过管理机器人就可以完成之前100人的工作量。”雷柏机器人运营管理部经理刘慈平说。
根据广东东莞市经信局的数据,2014年9月至2016年10月,东莞“机器换人”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共1485个,预计可减少8.7万工人。机器人大大降低了企业人工成本。总部位于浙江绍兴的三力士公司,在投入建设“无人车间”后,仅人工成本就节省了1000多万元,占当年公司净利润的7%左右。
哪些领域会变化?
当前“机器换人”所涉范围,已不局限于工业制造业,一些服务领域的人工岗位也开始被机器人劳动者悄然替代。
小i机器人创始人、董事长袁辉告诉记者,2015年,中国建设银行把客服机器人用于呼叫中心,当年就取代了大量员工。“还有很多银行、运营商、电商甚至地方政府都在开始运用机器人。”袁辉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智慧制造研究院院长王田苗认为,机器人技术将广泛于工业制造、服务领域,以及智能汽车、无人机等方面。
山东临沂申通业务总监吴礼华介绍,为提高效率及避免暴力分拣,目前,临沂申通配备了320台智能分拣机器人,每小时可以处理1.8万个5公斤以内的包裹,准确率基本达到100%。同等工作量所需人工由150人降为30人,削减岗位达80%之多。
江苏常州火凤凰永动型消防灭火推出了一款名为“火凤凰”的耐高温消防机器人。公司总经理任曲波介绍,这款机器人除了耐高温,还可以进行毒气探测,能代替消防员进入高危火场、爆炸、有毒环境,执行关闭阀门等任务,降低事故现场的二次爆炸概率。
曲道奎博士说,在我国当前拥有广大的市场与广阔的前景。“例如,我们正在做智能护理设备的临床实验,可以进行各种生理参数的检测。”曲道奎强调,“未来,机器人可以在消防、救援、守护、医疗护理等公共服务等服务领域大有可为。”
山东省经信委装备产业处调研员王桂强认为,人工智能的兴起,可能会造成部分低技能劳动者失业。但也有专家认为,机器人的应用将创造更多高端就业机会。这可能包括工业数据科学家、机器人协调员、工业工程师、模拟专家、供应链协调岗位、系统设计、信息技术、3D 辅助设计、现场服务工程师、销售与服务人员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新增的就业岗位专业性极强。
如何面对机器换人?
多数专家业者认为,虽然机器人对人工岗位造成一定影响,但完全没有必要过度紧张。
供职于广东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的王亚敏告诉记者,虽然自己的工作一度被机器人替换掉了,但通过2个月的培训,她已经重新上岗,从普工晋升成为技术员学员,甚至还加了薪。公司总经理助理罗卫强说,尽管大力推进“机器换人”,大部分员工都可以在公司内部得到消化,经过转岗培训后重新上岗。
“人类发明机器人的目的最早是代替人,然后发展到服务人,将来是扩展人。”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丁汉院士说,“目前,工业机器人大多在一些结构化的环境当中工作,在线传感能力都比较差。服务机器人目前还只能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至于特种机器人,都是需要通过人工遥控操作完成特定工作。但未来,机器人一定会取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