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随着全球自动化趋势的影响,以及人口红利的日益式微,各国普遍迎来了迅猛的发展,直到2018年,机器人行业整体的大环境并不理想,整个机器人市场增幅下滑,被誉为机器人的寒冬之年。
在第九届中国国际机器人高峰论坛上,首席分析师刘菁就机器人系统集成领域的非标自动化行业的困境与破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她认为造成这个行业的困境的原因有两个。
是中美贸易争端,导致进出口的增速下降。从去年的5月份开始,中美贸易战的升级,导致大部分的终端用户没有投固定资产的欲望,因为如果成品是出口的,会担心中美贸易战的影响,会被加关税,可能产品受到影响,所以暂时很多公司选择了不扩展对于产品是内销的企业讲,他们认为以前出口的这些竞争对手未来可能会加大内销的力度,很有可能面临很大的竞争的冲击;对于设备厂家来说,增长来源于下游扩产的增速,如果下游没有扩展预期的时候,设备厂商也会面临很大的困境。
是采购经理指数下滑。经济学上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即当指数高于50%时,被解释为经济扩张的讯号。从进出口的数据包括PMI的指数可以看到,非标行业,也就是客户端,因为没有固定资产的投资,相对来说对需求端下降的比较厉害,行业出现遇冷情况。
资料来源ind
什么造成了非标产品的问题?
大部分的制造业可以分两大类,一个是标准产品,一类是非标准产品。标准产品比如机器人产品,包括伺服、等,他们是可以通过分销商代理商销售的。是非标准产品,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需要和客户沟通这个设备的具体的设计,然后再来决定这个设备具体是怎么样的状态,然后可以下单采购零部件,把设备做出来,这就是非标产品。
而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是完全不一样的,对于标准产品,最核心的是什么?其实最主要的就是能够投的起研发费用,可以请得起科学家,可以突破核心的零部件,这样产品会比竞争对手好,而TO B的环境下,客户可以发现产品比竞争对手好,会给机会试用,让足够大的样本撒出去,进一步完成研发,形成闭环,这样标准产品会做的越来越好。
资料来源ind
比如国内的机器人本体面临的问题是什么?是没有足够的样本撒出去,导致回收缺陷的速度比较慢,所以国内机器人产品进步的相对跟国外的产品有一定的差距。不过这种状态也慢慢在改变,标准产品的一特点,在于一旦技术方面可以突破之后,可以通过投生产线扩大规模,成本下降,所以标准产品比较简单比较容易做大。
非标行业遇到的问题
而对于非标准产品,它的困境没有办法通过投固定资产扩大规模的。现在非标的公司遇到的问题是什么?是做不大,很多的公司规模较小;尝试扩大规模,不挣钱;所谓的非标是针对细分的行业,这个行业有周期,有一些行业,比如3C自动化有一些大小年,有一些光伏行业周期两三年,还有工程机械行业可能达到10年一个周期。周期好起来的时候做这一类相关的设备的公司非常好,周期下来会非常惨,所有他们会寻求横向的跨越有难度,因为比较核心的东西在于需要了解这个行业的工艺,工艺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的东西。
非标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管理层、工艺、运营管理体系!
非标自动化的公司对于不同的产品,它的设备是组装起来的,所有的核心零部件都不是自己的。现实生活中手机和汽车是组装的,我们说组装的状态,无论手机还是汽车每年或者隔年一定要推出新产品,否则会面临很大的困境。从组装的角度讲,因为这个产品因为是组装的,竞争对手跟容易抄袭,把东西买回去拆掉就知道你怎么做的,所以苹果5出来会出来山寨5,所以每几年会推出新产品,同一个产品,如果第二年不推出新产品,就会降价,会损害毛利率,客户的需求不断的变化。设备公司什么时候最好,是客户的需求高速成长的时候是最好的。高速成长就意味着不断的迭代,客户的需求在不断的变化。
对于单一的行业,横行跨越的时候需要不断学习研究其他行业的工艺,意味着这个公司的管理层非常辛苦劳累,需要有一个比较勤奋的管理层,无论单一行业的进步还是横向跨越的进步,都要适应。工艺的理解要不断了解客户,工艺的积累需要试错,在标准产品中也提到了这个,对于设备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可以进入客户的状态,先进入最终用户,比竞争对手先了解客户的需求,当了解了需求,做出来设备,哪怕被同行抄袭,了解的更深入,就有机会去比别人更快适应到这个进步,像一个龟兔赛跑的游戏,只要兔子不停下来,乌龟根本无法追上。
比如一家民营的汽车厂家,引进海外的生产线,引进海外的供应链,短期造不出来奔驰宝马,因为这几年别人积累几十年上百年的经验,沉淀在工艺里,沉淀在公司的体系里,沉淀在员工的头脑里,从某种意义上说,工艺的复制其实相对来说比较难,如果一旦非标公司可以掌握工艺,有一些相对核心的竞争力的,这里面沉淀我们说靠员工,这种非标公司跟咨询公司或者会计事务所非常相似,他们都是靠人力靠智力解决实际的问题,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员工的稳定和人工产值,都是评估非标自动化好坏的标准。
所谓的工艺和管理层是核心竞争力,我们认为是一个相对比较弱的壁垒,因为工艺我可以靠挖有经验的人达到,勤奋但凡在每一个行业都可以做的非常优秀的,都是有非常勤奋的管理层,非标自动化最核心的竞争力,最需要解决的是一个内部的体系问题,为什么很多的非标自动化做不大?第一跟时代有关系,这个行业在中国是一个朝阳产业,很多创业者和企业家,都是从经济危机到现在的这十年高速成长起来的。这个朝阳企业的特点,第一是产业集中度极低,每一个行业有非常多的非标自动化公司,第二是良莠不齐。一个产业高速成长的时候所有的人可以活的很好,当发展不好的时候是一个产业迅速提升的过程,这种过程好的公司吞并竞争力没有那么强的公司进行产业的优化。
非标自动化的公司在内部的管理上一是从生产端看,规模上升到一定的体量,规模复杂,如果项目足够多,包括来料的供应链,到货的时间品牌型号数量各不相同,不同的类似的设备需要的零件不相同,很难存货。有一些设备自己有内部的软件,安装到供应链,所有的来料都是数字化的,到公司自动建立仓库,利用算法自动进行调配。第二个是从生产组装,组装的工人比较难控制,生产调试,这些是人为操作的,不同的项目很难预料到时间提前还是推迟。
非标自动化的公司机会
这个行业进入的门槛并不高,第二这个行业非常灵活,一个行业一个产业刚刚开始有很多的增长,慢慢增长不够快,会找到很多的商机存活下去。
(1)选择行业
这个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会孕育着很多的机会。很多海外的设备公司,非标在一个设备的产业周期中是最开始的一段,通常来说,选择什么样的行业做非标的设备,有两个核心的阶段,第一是一个产业从零到一的阶段,所以下游还在进行非常快速的进步,这种时候非标自动化公司有很多的机会,伴随产业的高速成长,当一个产业从1到N,需要很多的设备,这时候非标自动化每年没有什么增速了,就变成了周期行业,而周期行业对应着,比如我们做机械制造业,这个产业不再高速成长,很多设备不需要非标,可以变成固定产品,变成了标准产品,对非标自动化公司来说,要不断挖掘这些从0到1的阶段。
一个产业从0到1,经过无数的产业周期,每次产业高峰有很多的资金涌入进来,让大家得到蓬勃发展,经过这样的几次洗礼,要进入一个龙头垄断的状况,每一个产业只留下几家公司,这种情况下,下游第二轮会迎来大量的资本开支,需要大量的工业革新破局,这种比较典型例子的是光伏行业,从十年前经历了从0到1,到破产的情况。光伏是三年一个周期,两到三年一个周期,经过四五轮的周期,现在进入一个瓶颈,所有的下游厂家需要新的工业革新或者技术革命催生出有效率的产品,这些对企业有丰富的要求。
制造业是跟宏观环境有关的,这几年从去年开始受中美贸易战的影响,下游的扩产比较有限。产业从0到1的,比如锂电池,未来认为从30几瓦升到300几瓦,甚至3千瓦都有可能,产业高速迭代比较典型的是光伏产业,已经进入到一个各种工艺非常迅速的迭代的这样一种状态。
这两个产业有什么特点?在中国这两个产业得到非常大的支持,在中美贸易战的过程中可能作为谈判筹码。第二,跟投固定资产有关,这两个产业是政策可以刺激企业投固定资产,很多国企部门,有一些行业跟非标自动化有关,比如铁老虎油老虎电老虎,铁老虎对非标自动化有一些需求,这些会固定资产投资可能出现的。
(2)坚定方向
一个是纵向的聚焦,经济形势不好,每一块蛋糕都有人抢,形成每一个细分领域会有非常专注的几家公司专门做这个公司的生意,这样的企业在单一行业里的竞争力未来会加强这种优势。
二是横向平抑周期,每一个行业有周期的,在0到1的阶段设备厂家体会不到周期,一个产业有1到N,从N到N+1,变成一个传统的产业,这样可以有机会平抑周期。要存活发展下去需要这种横向的平抑周期,对一个行业的工艺了解,是沉淀在人脑里的,大部分的市场公司也好,企业家也好,当他横向扩展的时候,往往采用的是挖团队,或者并购投资的方式来做,这样当于把这部分人可以网罗进来。
(3)非标自动化的趋势
对于非标自动化的趋势,刘菁女士说“这是一个朝阳趋势,未来要朝着智能化、服务化的趋势发展。所谓的人工智能的发展,包括通信的便利,目前对于工业来说,还处于摸索的阶段。就如同软件,一开始是没有年费的,开始付费的话非常不乐意,再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免费之后,体验很好,就开始交费了。很多的计算机公司软件公司,炒作工业互联网的噱头,因为制造业的活太苦太累,BIT的人没有办法生存下去,需要挖掘一些工业的人员进入他们的公司做这部分的事,软件公司在互联网趋势的浪潮下只能提供工具,真正的载体落地要靠设备,所以非标自动化的公司,因为是朝阳产业,面临很大的机会,在整个智能制造产业是一个开端,有很大的变数。一旦智能化有机会发展下去,接下来就是服务化,我们所谓的服务化就是制造业现在觉得自己很苦,如果未来智能化软件可以有效推广和使用,可能对于设备厂家最好的就是服务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