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英剧《黑镜》(Black Mirror)有一集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 Martha 的年轻女人因为未婚夫 Ash 在一场车祸中遇难后陷入了绝望。
于是她购买了一项服务,这项服务可以利用一个人生前的网络通信信息重建一个数字版的“人”,并且还能非常精准地模仿他的个性。于是她将未婚夫 Ash 的性格植入了一个看起来跟他一模一样的中……
如今我们对于类人机器人一点都不陌生,从全球第一位机器人公民索菲亚横空出世,再到美女机器人主播、机器人伴侣等等,这类机器人已遍地开花,我们对于它们早就见怪不怪。
但如果有一天,一位和你长着同一张脸的机器人出现在你的面前,你还能这样淡然处之吗?
上述《黑镜》当中的机器人与我们目前在市面上所见到的类人机器人在外观上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长着一张真人脸,而后者的假脸则让他们“像人又不像人”。
于是有些公司就一直在钻研如何让机器人长得更像人,让消费者对它们一见倾心,再见倾城。
最近一家伦敦科技公司Geomiq就被曝出愿意付10万英镑(约人民币90万元)给一名愿意把自己的脸“复制”到机器人身上的人士。
不过申请者需要符合一定条件,比如要看起来“善良友好”,因为这款机器人将被用作老年人的“虚拟朋友”。这款机器人最早将于明年投入市场。
这一消息不胫而走后,在社交平台上引发了严厉的批评。
一位科技记者称其为“狗血而又糟糕的科幻剧情”。
一位机器人专家则质疑这种行为为什么一定要用真人脸,像索菲亚那样的假脸不好吗?
还有网友表示生成对抗网络(GNA)已经可以生成100k张人脸,为什么还要大费周折去挑真人脸?
那么为什么我们对长得太像人的机器人产生抵触心理?这可需要需要借助“恐怖谷”理论来解释。
“恐怖谷理论(Uncanny valley)”是一个用来解释人类对机器人和非人类物体感觉的假设,由日本机器人专家森政弘(Masahiro Mori)于1970年提出。
森政弘的假设指出,由于机器人和人类在外表、动作上相似,所以人类会对机器人产生正面的情感,并随着拟人化程度的提高,这一趋势逐渐提升;但当超过一个临界点时,人类的反应会变得极其负面,机器人给人以僵硬和恐怖的感觉;再随着拟人化程度的继续,机器人在各个方面都达到与普通人基本一致时,人类对其情感会再度回溯到正面,甚至产生人类之间的移情情感。
这种效应确实存在。
有人认为,机器人太过仿真会令人难以判断,无法确定真假;或是机器人和人类如此相似却非人类,这会让人有一种潜在的威胁感。
还有理论认为,类人机器人跟某些病患或尸体存在一定的视觉上的相似度,会令人联想到死亡、畸形甚至传染病,产生负面情绪。
,如果机器人在面部表情、肢体语言、思维等方面未取得长足进步的情况,它们的面容与人类过度相像,反而会令人浑身不自在又觉得毛骨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