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现代产业革命的产物,从20世纪诞生之日起,一直充当产业变革的急先锋和承担者。从全球范围来看,机器人经历半个世纪的发展,技术日趋成熟,在汽车、电子电气、机械加工、食品、物流、医疗康复、助老助残、教育娱乐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近年来,我国机器人市场蓬勃发展,年销量自2013年以来持续高速增长,中国市场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
近日,国家发改委颁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简称《目录》)。在机器人领域,《目录》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基础上做了十余处修订增补,均集中在鼓励类中。
一、以需求为牵引,推进机器人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目录》将“机器人及工业机器人成套系统”修改为“机器人及集成系统”,并将具体内容细化为机器人整机、关键零部件及共性技术三大类。其中,整机部分的修订主要参照《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增强制造业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旨在推动我国机器人产品向中高端领域迈进,并解决阻碍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瓶颈问题。
机器人包括在制造环境下应用的工业机器人和非制造环境下应用的两大类。在服务机器人领域,《目录》聚焦关系国计民生的养老、医疗、公共服务等方面需求,重点鼓励发展特种服务机器人、医疗康复机器人、公共服务机器人、个人服务机器人产品;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目录》重点鼓励发展人机协作机器人、双臂机器人、弧焊机器人、重载AGV、专用检测与装配机器人集成系统等产品,以满足我国量大面广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求。
二、突破五大关键零部件,提高核心竞争力
机器人是机电一体化的智能制造装备,集精密机械、控制技术、电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等于一体,其较为重要的上游产品包括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电机、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近年来,我国虽然已有部分企业在关键零部件的研制上有所突破,但在精度保持性及可靠性方面与国外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目录》将高精密减速器、高性能伺服电机和驱动器、全自主编程等高性能控制器、传感器、末端执行器等关键部件均列为鼓励发展的产品,并在机械领域增加“工业机器人RV谐波减速机轴承”,力图解决制约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三、加强共性技术研究,实现可持续发展
就机器人领域来说,共性技术是指能够在机器人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制约产业未来发展进程的技术的统称,具有应用基础性、关联性、系统性、开放性等特点,如《目录》所列的机器人检验检测与评定认证体系建设,以及智能机器人操作系统、智能机器人云服务平台的开发等,因其研究难度大、周期长,又很难由一家企业完成,成为制约我国机器人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瓶颈问题。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是我国构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四、聚焦重点领域,鼓励专用机器人发展
我国是一个地震、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加之近年来矿难、火灾、化学危险品泄露等非自然灾难事件频出,严重影响了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在水下、太空、危险开采区、核工业区、极地等危险环境下的作业、科考,也威胁到人的生命安全。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以人为本”,极端环境下机器人的应用可以减少伤亡,未来有可能成为灾难、危险环境和基础设施防护的不可替代品。,在美、德、英、法、意等一些发达国家,军用机器人已经开始执行侦察和监视任务,或替代士兵站岗放哨、排雷除爆,用以边境保护、搜索和救援、港口检测和安保。
为此,《目录》在多个鼓励类项目中新增了若干专业领域用机器人产品,如煤矿机器人、手术机器人、海底采矿机器人、激光焊接机器人、船舶分段智能涂装机器人、爬壁机器人、高压智能清洗机器人、反核恐怖机器人、中型反恐排爆机器人、AGV等;保留了铸造专用机器人等。这些产品在科学考察、反恐防爆、公共安全等领域,将越来越多地替代人类完成复杂、危险的任务,市场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