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频通过国家级高端工程在各大主流平台露脸的新松机器人,作为机器人行业的第一股,一举一动往往都得到来自社会各界太多的关注,这家代表着中国机器人整体形象的先进企业,一直秉持着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外垄断的原则,不断锐意进取。同样,作为机器人行业的老牌企业,新松也一直秉持着产品创新的原则,从到如今的全产品线,新松机器人在不断扩大自己的产品创新面和面,这也使得新松在机器人行业不断扩大着影响力。
但协作机器人的出现无疑带来一个全新的领域,长远看来,协作机器人也是更符合人类对于机器人的理解,其轻量化材料赋予的安全性,也使其更容易走向千家万户,走进更丰富的场景。这也使得新松在协作机器人领域开始去思考,在未来更丰富的应用领域中,单一的工业场景集成模式,能否满足未来更多元化场景的需要?
于是这有了新松在协作机器人产品线上的积极探索,中科新松的方向,无疑也是最符合新松一开始留下来的期望和方向,即探索真正能实现智能化取代人类体力劳动的机器人。在新松良好的产品研发基因上,使得中科新松不断积极进行着协作机器人多产品应用面的探索,这导致在协作机器人实际落地产品上,有了其世界最领先提出的,结合协作机器人和AGV特性并优化组合的复合机器人;以及远超双臂载重0.5KG的YUMI,实现具备双臂3KG和5KG负载量的DSCR系列双臂协作机器人;也拥有了在更小空间具有更高自由度的七轴SCR系列协作机器人。
在活动现场,中科新松协作机器人版块负责人提到,在中科新松协作机器人2015年研发初期,就将协作机器人的最高负载公斤数定在了20KG,因为本身需要具备安全性和柔性的协作机器人,负载公斤数越大越是一个挑战。中科新松负责人强调,在产品上,新松以此为基础,正在把协作机器人越做越小,以此深入到更符合人们生活的各类场景中去。
一开始笔者很疑惑,以新松在多个大型工程的口碑,机器人教育课程特点也应该足够作为协作机器人板块的中科新松在集成领域自给自足,但经过现场解释才明白,中科新松的协作机器人产品一直在去集成化,他们认为协作机器人的集成应该交给更具经验和更熟悉市场的集成商,因为在人类如今如此多的丰富场景中,不说多,按照356行来说,单凭一个人3万天不到的寿命,必然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更别提样样精通样样周全,这就必须和更广泛应用面的集成商配合,找出行行出的那一个个状元榜眼和探花,共同开拓机器人的多场景应用。新松对中科新松赋予了更深远的内涵,协作机器人作为未来智能机器人的雏形,也必然成为走进千家万户大门的钥匙。
不断迭代的产品,以及提出的新概念,都体现着新松世界一流的产品研发能力,但正因为名头响亮,新松在很多中小企业眼中是高不可攀的,很多人提起新松会认为作为国家机器人重点企业,会和很多国家重点装备制造企业一样往往以大型工程为主要输出点,以及提供的产品解决方案需要追求尽善尽美,秉承功能点和价格相对等的原则,这种印象给了外界认为的新松代表着高端,前沿的形象,但这在协作机器人领域中却并不适用,因为协作机器人未来除开工业,也必然属于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中科新松力图以更开放和更多元的协作模式,去定义未来的协作机器人应用集成,这也有了本次在中科新松总部举办的协作机器人集成商技术交流和合作活动,来自各行业的解决方案提供商汇聚,想要了解新松的集成商模式和方向。
从产品上看,中科新松的产品也不负众望,在工业应用领域,把握住了协作机器人柔性化特征,力图在装配、拧紧以及故障检测版块发力,其GCR系列产品达到1周内交货的快速周期,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最快的产线集成改造,通过DSCR双臂协作机器人系列产品和复合机器人发力例如无人消费场景以及医疗等领域。中科新松希望通过更开放式的集成商模式,将各行业场景的集成交给专业集成商,为企业形成更符合该场景应用模式的集成方案,新松将以全中国多辐射点的快速售后服务,为行业集成商保驾护航。
从大方向上来看,无疑中科新松的选择了一条更符合未来却更难的路线。就如同工业领域争吵不休的标准化与非标理念一样,企业能够通过标准化集中收益确保盈利,促使多行业适应标准化,却使得创新和新领域开拓成难题。非标可以带来更广泛的行业方案,但却难以短时间适用于各行业,因为行业订单量的缺乏,导致企业非标订单往往利润较低。但企业应不应该去做非标?为了未来的长期发展以及创新,国家整体战略无疑会支持非标,因为非标的多行业方案实践和创新才是促进行业整体进步的源动力,但对于企业来说,去做利润更少的非标,集思广益无疑比单打独斗来的更接地气。
,因为目前行业真正走向千家万户仍需时间,协作机器人从开始到目前时间也尚短,其探索和引用也还在不断深入,具备新兴行业应用经验的集成商数量并不多,这条艰难的长征两万里,也大概只有继承了开拓精神的新松敢走,也期待随着市场的打开,机器人教育课程特点合作生态的扩展和加深,新松的步伐能够迈得更大,走的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