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的“三化”问题比较突出

机器人培训 2020-03-09 08:25www.robotxin.com机器人培训

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呈现“高端产业低端化”趋势,工信部相关负责人曾指出,中国机器人的“三化”问题比较突出核心技术空心化、关键零部件进口化、高端产品边缘化。

那么国产机器人产业如何快速建立话语权?随着国家科研经费逐年上升,还有欧美政府放松中国海外并购,无论是内部技术攻关还是对外买技术,阻力都越来越小。相关技术基础正逐渐形成。

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企业通过强强联手、并购与国产化,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带动中国智能造实现弯道超车。

1、市场换技术

熟悉本土作战是国内企业的先天地缘的优势。强强联手,“师夷长技”,又何尝不可?

强者恒强,这也是一些原本水土不服的外企可以在我国市场纵横捭阖,雄霸天下的原因。

目前,不少国际机器人企业已和中国企业合作并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为中国市场机器人需求大幅增长提前布局。

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国产企业不在核心技术上突破,很可能出现中国的扶持政策,火了国外的企业。

2、拿钱买技术

机器人产业需要高技术、高人才、高投入。资金也是技术攻关的重要保障。作为国内家电业的代表,美的的技术积累相对薄弱。为了实现在新产业上的跨越式发展,美的发挥其利用资本上长袖善舞的优势,通过海外并购来实现先进技术的快速整合。

“继与安川电子合作成立两家机器人公司,又参股安徽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17.8%股权后;2017年,美的集团斥资292亿元收购德国机器人制造商库卡,随后又将以色列传动装置厂商高创50%的股权纳入囊中,多项大手笔出海投资,将美的发力机器人制造产业的‘司马昭之心’彰显无疑。”尽管业界人士对美的“买买买”的血拼之路持观望态度。

收购整合,以资本换取核心技术,让美的迅速跟上国外同行的步伐,也使其在短时间内与国际领先企业看齐,但最终还是要回到基于原点的研发设计。

作为制造业,如果只有‘造’,没有‘制’,通过合资、并购方式获得国际先进技术,但如果仅仅依赖于他人,本土工业‘制’的部分经过了几十年,到后来可能依然没有发言权。

3、自主化研发

对于我国机器人制造企业而言,发展分三步走生存、壮大、是国际化。不断适应形式的创新,是企业生命力的源泉。

同是家电企业进军机器人领域,格力的方式却并不相同。

格力更为侧重掌握自主核心技术。格力认为,单靠买是买不回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才是真正的出路。,格力做机器人,没有选择收购,而是自己招募技术人才、自主研发。格力从2013年开始全面进入上游的智能装备领域,几年来投入达200亿元。董明珠曾表示,发展智能制造、推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宁可慢,也要实现自主创新,必须要走自主创造的道路。

专业人士认为,在自主创新领域,如果我们只有‘新’,只是翻新,难见‘创造’的部分,其产品的含金量,大家心知肚明。,企业自主创造,大可以根据自身实力及优势,选择最擅长的部分进行突破,而没有必要全盘攻坚。企业之间也需要精诚合作,如此才能提高整体的竞争力。

中国品牌之缺

如何建立自己的品牌,也是我国机器人企业需要突破的一个问题。

有业内人士透露,我们国产机器人在某些展会上几乎无人问津,与国外品牌相比,可谓‘全线溃败’。玉颜不及寒鸦色,不是我们的产品不好,只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国产机器人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这是中国品牌之缺。如何建立自己的品牌,也是我国机器人企业需要突破的一个问题。

一个制造业品牌是否能被称之为成功,前提是要有竞争力的核心产业技术创新与优秀的工艺设计。

通常意义而言,在一个制造产业链中,处在利润金字塔顶尖的是核心技术、工业设计、渠道销售、品牌影响力四者,在实际商业上下游链分工体系中,企业即使在核心技术和工业设计上缺位,依然可以在渠道销售和品牌上为自己增色,通过规模化优势,获取高收益。

当传统渠道优势逐渐褪色,在余下的分工链条中,产业核心技术、工业设计的重要性就会不断被强化。

前人铺路,后人接棒

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产业升级

在充沛资金、广阔市场和优惠政策的支持下,中国机器人制造一定会在将来成为国际竞争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要想在机器人领域获得长足进步,拔苗助长并非好事,我国企业应该从根本上一步步解决问题。“前人铺路,后人接棒”,为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产业升级,不管目前我们离掌握核心技术有多遥远。

技术专区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