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非走自主创新之路不可
面对方兴未艾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形成的机会窗口,我们唯有树立在全球新一轮技术和产业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抱负,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才能逐步转变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在全球产业链中缺乏话语权的被动局面,逐步摆脱经济增长依靠低成本劳动、大规模投资和资源环境破坏的粗放型道路。
不少人认为,“机器人革命”可能会冲击我国的就业和成本优势,中国对机器人技术应当采取谨慎和保守的战略。事实上,这样的担忧难以得到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史经验的支撑。
任何一轮技术和产业革命都是一场不进则退的残酷竞争,在更加开放的全球竞争中,在美、日、德、韩等发达国家已经在机器人领域先行布局的情况下,加快我国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发展已经异常紧迫。更重要的是,如果动态地从全社会生产体系看,机器人技术的进步和应用,不仅不会导致失业,而且会促进长期的就业和经济增长。
举个例子,上世纪30年代,美国福特公司用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方式通过标准化的生产设备替代人工劳动,深化了工业内部的分工,促进更多产业部门和工作岗位的涌现。可以预见,机器人技术也将促进迂回生产(指先生产生产资料,再用生产出来的生产资料去生产消费品,以提高生产效率—编者注)的大发展,为经济繁荣提供新的动力。
,在正确认识机器人技术可能形成的经济影响的基础上,应该坚决打破我国对低成本劳动依赖的路径锁定,全面融入全球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快速突破和应用的浪潮。
中国机器人技术实现突破,必须走一条自主创新道路,坚决避免重蹈汽车产业“有市场、没技术”的覆辙。事实上,目前的中国机器人产业也确实存在着被低端技术锁定的隐忧。近年来,面对中国正在快速增长且未来潜力巨大的机器人市场,国外机器人产业巨头纷纷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和生产力度,一些地方政府纷纷出台鼓励外商投资的政策。
而民族品牌机器人企业起步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与外资和进口机器人产品在性能、功能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因而存在产品竞争力弱、市场份额低、目标市场层次低等问题。据统计,目前四大机器人企业在中国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已超过80%,中国100余家机器人企业的国内市场份额不足20%。
国内机器人企业的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部分和集成能力上,而在核心的感知、控制和智能等核心模块以及零部件和生产机器人所需要的生产装备和检验检测装备等方面,中国机器人生产仍然严重依赖国外企业。如果不能在顶层技术和核心零部件技术上取得突破,我国的机器人产业就有可能继续延续传统高技术产业循环技术引进的道路。
总体上看,虽然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在自主创新政策推动和制造业转型升级拉动下,我国工业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具有赶超发达国家的可能。只要形成有效的部门创新系统,完全有可能占领部分产业竞争制高点,在全球机器人产业链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机器人培训
- 达芬奇机器人献爱心 将主刀公益手术
- 亚马逊将在英国招聘2000多人 重点开发Alexa和无人
- 美、德、英、日、中5国机器人发展全景大盘点
- 国产机器人窗口期 不可错失制造2025弯道超车机会
- 一个小时,这只机械狗“自学”会了走路!
- 三穗长吉镇:无人机飞防作业 稳粮增豆保丰收
- 依靠静电着陆的新型机器人
- 工业机器人推广应用座谈会
- 在苹果的智能机器人软件公司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四大家族之KUKA工业机器人应用案例分析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机器人产业的东风到底在哪
- 欧洲 6 轮送货机器人开始在美国大学推广
- 芜湖:考核第一!6项冠军!
- 人工智能有望打破医疗资源不均衡
- 立讯精密:已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目标成为全
- 90后用机器人炒菜周入10万,炒菜机器人真的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