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自动驾驶技术正面厮杀谁将胜出?
最近,一大批新创公司蠢蠢欲动,它们准备只靠计算机视觉和雷达就搞定自动驾驶。这些公司包括 AutoX 以及 Comma.。,像特斯拉这样的大公司也想甩掉激光雷达的包袱,轻装上阵搞定自动驾驶。
,特斯拉选择走这条路是因为 Elon Musk 打了小算盘激光雷达现在价格较贵,产能也不够,但 Musk 却想直接让现售车辆未来通过软件升级实现全自动驾驶。
这些公司信心十足,是因为在解决计算机视觉问题上,机器学习的应用,尤其是卷积神经网络最近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模式匹配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突破不断。
,对新创公司来说,这是个巨大的赌注。类似谷歌这样的大公司,都在醉心于激光雷达的研究,它们放松了其他解决方案,而这给新创公司留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这些公司可能最终一无所有,但一旦成功,就能赚的盆满钵满,而风投公司最爱投资这类公司。
对于这三项关键技术,如今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1. 随着时间的推进,激光雷达的价格会逐渐走低,性能会逐渐增强。最终,高端版本几百美元就能搞定,而低端版则更加便宜;
2. 计算机视觉技术会不断进化,最终可靠性达到使用要求。,与其搭配使用的高性能处理器和电源需要都会不断走低;
3. 雷达的价格会降至两位数(美元),用于分析雷达数据的软件也会越来越聪明。
除此之外,一些新技术未来的走向也不好预测,比如远程长波红外激光雷达、新型雷达或能直接把光子当无线电波处理的激光雷达替代品。
,即使新技术能按照预测的趋势发展,未来的赢家也一定是那些可以把多项技术相结合的公司,现在的问题是这些技术到底怎样结合才更有效。
现有的激光雷达有个问题,那就是它分辨率有些低,探测距离不够远且售价昂贵。,计算机视觉问题也不少,当下它还不够可靠,需要外部照明辅助,而且对计算机能力要求较高(意味着贵)。雷达的问题也是分辨率较低,甚至还不如激光雷达。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几种有效的技术结合方案
方案一高端激光雷达为主,计算机视觉为辅
受大多数团队青睐的 32 线或 64 线激光雷达在探测道路障碍的能力上非常可靠,只要在探测范围内,它们几乎不可能出错。不过,一旦距离稍远,它们就很有可能分不清障碍物到底是什么。
如将皮卡错看成普通汽车,将 3 位行人看成 2 位,它也无法识别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最重要的是,这家伙是“色盲”,它看不出红绿灯信号。
如果有了计算机视觉的辅助,情况就不一样了。激光雷达可以将障碍物的图片从背景中“抠”出来,随后计算机视觉很容易就能分清它到底是什么,而且计算机视觉无需 100% 可靠,它只负责提升最终效果就行。
如果自动驾驶汽车只需遵从“不要撞到路上的东西”这样简单的命令,激光雷达就完全够用,但这样的设定下自动驾驶汽车会频繁刹车,影响乘坐舒适度。
方案二低端雷达+更可靠的计算机视觉
眼下,只拥有 4 组扫描线的激光雷达价格相对较低廉。不过,这样的配置探测能力一般,对于位置较高、较低或较小的物体有时会无能为力。
,现在的问题是,如今计算机视觉系统能填补这个窟窿吗?答案是不太好解决。毕竟计算机视觉系统需要外部照明辅助,灯光打在车辆正前方还好,如果弄个 360 度照明,就会让驾驶员分心,而且还会影响其他车辆的行车安全,但如果不这样做,又无法获得 360 度的完整视野。
有人提出可以用红外线灯来解决,这样就不会让驾驶员分心了,但这种解决方案也有个问题,那就是它的热功率不够高。
低端激光雷达确实能解决一些非常危险的漏报问题,但它有可能带来更多副作用(即错报导致的无端刹车)。在自动驾驶车辆行驶中,漏报完全不能接受,但错报如果太多,也会影响用户的乘坐体验。
这种方案成本较为低廉,不过需要用到较为先进的计算机视觉技术,而这种水平的计算机视觉现有技术还无法实现,但想实现这样的技术并不是不可能。
其他方案
特斯拉一直在研究如何用雷达来协助车载摄像头。雷达探测车辆前方的移动物体很有一手,许多新型号的产品对静止物体探测效果也不错,其分辨率也有提高。借助神经网络等新技术,车辆就能实时分辨周围物体到底是什么了。
雷达对车辆的探测效果很好,但探测行人却很弱。不过,如果将双目视觉与计算机视觉搭配使用,探测能力就能大幅提高。
,如果只跑高速公路,只需提高雷达的探测距离和对高速物体的辨识能力就信,毕竟路上不会出现行人。
到底谁会最终获胜?
无论谁获胜,未来最终决定自动驾驶汽车走向何方的是成本问题,而现在,安全则是第一要务。只要能比竞争对手更安全,花多少钱都行,降低成本的事以后可以徐徐图之。这也是大多数团队都选择方案一的原因。
不过,有时自动驾驶团队和媒体很容易犯一个错误,那就是做一个演示很简单,只靠激光雷达或计算机视觉就能顺利完成,但要想彻底消除那 1% 的不安全因素,你需要花掉整个研发过程 99% 的时间。
即使如谷歌这样经验丰富,行驶里程无人能力的团队,也不敢肯定的说自己的自动驾驶汽车车百分之百安全。也许随着技术进步,随便一个团队就能让自动驾驶汽车在路上玩个“大撒把”,但要记住,演示行驶并不代表成功。
机器人培训
- 达芬奇机器人献爱心 将主刀公益手术
- 亚马逊将在英国招聘2000多人 重点开发Alexa和无人
- 美、德、英、日、中5国机器人发展全景大盘点
- 国产机器人窗口期 不可错失制造2025弯道超车机会
- 一个小时,这只机械狗“自学”会了走路!
- 三穗长吉镇:无人机飞防作业 稳粮增豆保丰收
- 依靠静电着陆的新型机器人
- 工业机器人推广应用座谈会
- 在苹果的智能机器人软件公司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四大家族之KUKA工业机器人应用案例分析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机器人产业的东风到底在哪
- 欧洲 6 轮送货机器人开始在美国大学推广
- 芜湖:考核第一!6项冠军!
- 人工智能有望打破医疗资源不均衡
- 立讯精密:已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目标成为全
- 90后用机器人炒菜周入10万,炒菜机器人真的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