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指纹芯片出货量下跌屏下指纹识别将成救

机器人培训 2020-03-03 07:46www.robotxin.com机器人培训

一季度供货量下降近三成

近日,群智咨询一项调查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指纹芯片的供应量约2亿颗,同比下降约26%。

从第一季度晶圆厂的出货比例来看,台积电仍然为指纹芯片的主力代工厂,出货量排名第一,指纹芯片的出货量占总出货比例达44%,其芯片的封装测试厂主要为Amkor(艾克尔国际)、ASE Group(日月光)等,苹果的Authentic、神盾、汇顶为台积电主要客户。

中芯国际排名第二,一季度指纹芯片的出货量占比约为17%,其芯片的封装测试厂包括Amkor(艾克尔国际)、矽品科技等,瑞典的FPC、思立微为中芯国际主要的客户。

排名第三的是联华电子(UMC)、一季度其指纹芯片的供应量约占14%,其芯片的封装测试厂包括Amkor(艾克尔国际)、南茂科技、Sigics等,思立微、汇顶、神盾为联华电子主要客户。

终端市场饱和挤压利润空间

苹果是首家引入指纹技术作为主要生物识别功能的公司,2013年苹果在iPhone上推出Touch ID。随后,Android系统于2015年正式从系统端原生地支持指纹识别。指纹识别以其便利性和直观的使用方式,广受消费者喜爱。去年智能手机总出货量中,约有60%以上的比重采用了指纹识别技术。

仅以去年一季度数据为例,全球搭载指纹识别的智能手机出货量约1.8亿部,占全球智能手机总出货量的53.7%,同比上升约18个百分点;去年一季度全球指纹芯片出货量约2.7亿颗,同比增长约60.4%。

2016年到2017年上半年,来自手机终端的需求,极大刺激了指纹芯片的出货量。不过,到了今年,情况可就有所不同了。

Counterpoint近期公布从2016年到2018年每个季度全球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6亿台,每年平均下降3%。IDC日前公布的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统计数据也显示,今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与去年同比下降了2.9%。

依据Counterpoint数据,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的渗透率下降到了76%。而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依旧出现了下滑,这表明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正在放缓。

中国信息研究院发布的报告则显示,第一季度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 8737.0万部,同比下降26.1%,同一时间上市新机型206款,同比下降8.4%。

随着终端市场传统产品的饱和,手机终端销售低迷,使得终端厂商对指纹芯片的需求也不似去年同期,指纹芯片的出货量减少,而指纹芯片产业链厂商可获得的利润也在减少,竞争日渐激烈。

屏下指纹技术将成产业突破点

根据IHS Mkit最新的《2018年显示屏指纹技术与市场报告》,预计今年使用屏下指纹传感器的智能手机出货量至少将达到900万台,明年将会超过1亿台。未来3年,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当前,全面屏在手机产品中广泛使用。不过,早期的机型很难将全面屏、指纹传感器并列于手机正面,背面的指纹传感器是为了克服全面屏智能手机局限所采用的折中方案。

指纹识别领域技术人员向记者表示,屏下指纹解决方案可以让传感器重新回到智能手机的正面位置。将指纹传感器集成到智能手机的显示屏下方后,手机就可以给18:9或更高比例的全面屏提供正面、隐形的指纹识别功能。今年将有越来越多该类机型出现。

对于指纹芯片产业链的企业来说,这无疑是2016年以来的又一个“兴奋点”。几乎所有的指纹IC制造商都对开发屏下指纹识别技术感兴趣,因为其利润率目前远高于硅晶片的解决方案。领先的解决方案制造商包括Synaptics、Goodix、Qualm和Egis,是三星LSI、FPC、VkanSee、CrucialTec、BeyondEyes和FocalTech。

而对于具体屏下指纹识别方案的选择,群智咨询研究则认为,屏下光学指纹识别方案率先被广泛应用。

据悉,随着智能手机整机厂对于屏占比的不断追求,结构光和屏下指纹成为整机厂在选择生物识别的两个方向,其中3D结构光的工艺技术,受到产业链成熟度低的影响,除了苹果之外,Android阵营厂商将会比较难上量。

群智咨询认为,屏下指纹将比结构光更受欢迎,而由于光学屏下指纹的供应链成熟度相对较高,以新思和汇顶为代表的供应商已经具备很好的量产性,受到终端品牌vivo、华为、小米等新项目的拉动,今年全球光学屏下指纹识别芯片的供应量约2000万颗,以新思、汇顶(Goodix)为代表的设计公司和以欧菲光(Ofilm)为代表的模组公司将直接受益。

群智咨询表示,以高通、FPC为代表的屏下超声波方案,由于目前仍然处在终端客户验证阶段,短期来看,发展势头较光学屏下指纹稍晚,未来是否可以上量,仍然要期待明年的产业链成熟度的情况。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