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产业规模五年年均增速近30%
工信部中国产业规模 五年年均增速近30%
据悉,日前,2018年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开幕。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开幕式上表示,五年来,中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年均增速接近30%,2017年达到近70亿美元,其中工业机器人产量超过13万台。
苗圩指出,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促进了的发展。依托于机器人的新技术、新产品、新生产方式大量涌现,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既为发展先进制造业提供了重要突破口,也为进一步提升人类福祉提供了有力支撑。推动机器人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已在世界范围形成广泛共识,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战略规划、政策措施支持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统计分析,2017年全球机器人产业规模已超过250亿美元,增长超过20%,预计2018年将达到300亿美元。
中科大对南极望远镜 实现高效远程控制
据悉,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组针对南极望远镜开发的自主观测和远程控制系统,构建了自主观测和远程控制框架,形成了对恶劣条件下观测设备的高效控制,极大地提高了南极观测设备的效能。
2016年4月1日,南极亮星巡天望远镜,在南极中山站完成安装、投入运行。针对该望远镜在南极恶劣环境下的运行需求,该课题组开发完成了南极望远镜的自主观测和控制系统。此后,他们针对低带宽卫星通道开展了高效远程控制系统的研究,把对南极望远镜的控制接口引到国内服务器,极大地减小了远程控制对带宽的需求,提高了天文学家操控南极望远镜的用户体验和观测效率。目前,他们开发的自主观测和远程控制系统,已应用于即将在南极安装的红外天光背景测量仪、中国小望远镜阵列2上,并实现了对青海德令哈量子1.2米望远镜天文端的操控。
3D打印出生物工程脊髓
日前,美国研究人员近日称,他们开发出一种新的多细胞神经组织工程方法,利用3D打印设备制出生物工程脊髓。据悉,该技术有朝一日或可帮助长期遭受脊髓损伤困扰的患者恢复某些功能。
该方法将先进的细胞生物工程技术和独特的3D打印技术有效结合,利用生物3D打印设备,以硅胶制成的、可生物兼容的导板为支架,采用挤压法,将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衍生的脊髓神经元祖细胞(sNPCs)和少突胶质祖细胞(OPCs)一层层精确打印到支架内,形成生物工程脊髓。3D打印的sNPCs能够在微支架通道中分化并延伸出轴突,形成神经元网络。钙通量研究证实,这些神经元网络具有活性。新技术有望帮助那些长期受脊髓损伤困扰的人。
机器人培训
- 达芬奇机器人献爱心 将主刀公益手术
- 亚马逊将在英国招聘2000多人 重点开发Alexa和无人
- 美、德、英、日、中5国机器人发展全景大盘点
- 国产机器人窗口期 不可错失制造2025弯道超车机会
- 一个小时,这只机械狗“自学”会了走路!
- 三穗长吉镇:无人机飞防作业 稳粮增豆保丰收
- 依靠静电着陆的新型机器人
- 工业机器人推广应用座谈会
- 在苹果的智能机器人软件公司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四大家族之KUKA工业机器人应用案例分析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机器人产业的东风到底在哪
- 欧洲 6 轮送货机器人开始在美国大学推广
- 芜湖:考核第一!6项冠军!
- 人工智能有望打破医疗资源不均衡
- 立讯精密:已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目标成为全
- 90后用机器人炒菜周入10万,炒菜机器人真的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