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产业有优势不要让监管阻碍产业发展

机器人培训 2020-03-03 07:46www.robotxin.com机器人培训

我国产业有哪些优势和不足?无人机安全监管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航空产业研究室主任、中国无人机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主要执笔人之一金伟在7月26日由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管理局、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局治安总队、青浦区人民政府指导,上海西虹桥商务开发有限公司主办的2018长三角无人机产业创新大赛暨协调发展论坛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在他看来,我们的无人机产业无疑是一个很有优势的产业,为什么这么说呢,有四点原因第一是已经形成了产业规模,“我们去年做了一个全国各地的统计,全国整机企业大概300多个,产值规模在2017年达到了230亿,年销售300万架,增速67%,基本形成了以深圳轻小型多旋翼、以北京科技研发、以成都大中型制造固定翼为特点的集聚区,,随着一年的发展,这些集聚区现在也在有所偏移,包括科技研发像西安现在有包括京东等”;

第二个原因是这个产业是有技术的产业包括无人机的飞控、传感器、智能芯片、集群飞行技术都有所突破。我们通过产品和产量统计,共有一千多种产品种类,在300万架销量里,包括支持电子识别的,支持电子围栏的,自主控制的,都占有一定的比例;

第三是有市场的,包括很多金融企业、企业、互联网巨头都在纷纷投资无人机企业。从历年的融资额来看,现在每年融资额都在5亿美元左右。“我们去年年底也做了一个工信部‘关于促进和规范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民用无人机到2020年将达到600亿,到2025年将达到1800亿元,这是整个市场规模”;

一个原因是有影响,尤其是大疆消费级轻型无人机,已经占据了世界70%的市场份额,但我们说的无人机领域的领先,其实大多数时候说的是消费级的领先,在中大型无人机方面,我们的技术还有一定的差距。

我国无人机产业的发展,目前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比如“黑飞”、扰航事件频发,影响产业发展。无人机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发生?金伟说其实就是四个“缺”缺法规、缺标准、缺宣传、缺反制。

目前,无人机的政策在不断完善,管理也在不断地规范和加强,特别是最近两年,也相继出台了很多的政策,包括工信部、民航局的规章制度、一些适航的规定、经营管理办法、管理暂行条例等都在不断地制定。可以说,围绕无人机发展的一些问题,世界各国都在加强管理,欧美是基于运行的风险管理,也就是说,无人机只是一个产品,需要管理的是飞行行为,所以需要对其运行进行风险评估。虽然我们整体的思路已经比较明朗,但无人机管理部门特别多,算下来,一共有28个部门在管理无人机,“哪个部门管哪些,可能在座的也没有几个能够说明白。”

一个是整个管理体系还没有建立,包括需要的法规出来后,下面的规章、管理流程、办法、监管的要求规范、一些标准等等都没有;监管的新手段比较欠缺,包括可能很多地方还靠公安去抓、群众举报,把无人机产品作为危险产品在管理,这其实是不对的。就是配套的法规标准滞后。如果无人机管理没理清楚,可能无人机就飞不上天,没法应用到我们的生产生活当中。现在无人机管理的整个架构,是我们通过国家空管委航空器管理暂行规定所梳理出来的,包括围绕人(驾驶员管理)、机(无人机系统管理)、环(飞行管理),但这个还是比较复杂。

这是从监管的制度说。

从监管的技术说,目前分为两类,一个是合作目标的监管,一个是非合作目标的监管。目前合作目标好监管,只要加入民航局的八朵云,国家就看得到,好监视。目前,监管部门云系统有公安、民航以及企业自有的监管平台,比如大疆的司空系统。对于非合作目标的管理就比较复杂了,包括如何探测、识别、定位、反制,手段多种多样,目前比较复杂的是如何把非合作目标变成合作目标。未来的监管,肯定是越来越常态化体系化,监管技术、手段不断创新,将更多考虑产业发展的需要,更多地是要推动产业的发展和行业应用。去年工信部发布的“指导意见”,是唯一的一个从国家层面来推动无人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里面提出了8点措施,其中有5条是跟促进产业发展相关的。国家的法规、政策的制定都会尊重企业的意见,希望企业不要只盯着市场的发展,也多关注一下国家法规政策的制定,多参与一些这样的事情,可能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以及行业管理都会有很大帮助。

我们提出加快建立国家统一的安全监管平台,探索建立企业、地方和国家三级管控平台体系,加强无人机安全管控平台技术研究,加快与现有的监管平台技术融合,实现全局实时管控。包括把一些专用的平台,比如民航的平台、公安的平台、工信的平台,衔接起来,再把一些地方的平台和相关信息衔接起来,最终实现整个无人机终端,包括无人机产品数据和人员飞行数据的全方位监管,这些技术手段都需要使用包括我们的北斗、4G和未来的,以及ifi等新的手段,通过管控平台,实现人机绑定和在线激活。最终的目标是加快实现跟有人机的管控融合,实现实时管控。

针对法规标准和规章,我们还需要加快法规标准制定,建立安全检测认证体系。轻微性的无人机,不需要适航,如何来管理,就需要简单的认证,对产品的安全性提出一些措施,包括尽快制定完善无人机管理暂行条例,这是顶层的法规。完善配套规章、标准、技术和监管平台、系统、设施等。加快标准制定、建立完善标准体系;无人机身份识别、管控平台建设、产品安全性要求、飞手培训、试飞检测等标准,推动建立无人机安全检测认证体系;推动建立一批专业检测认证服务机构,促进更多的无人机成为合作目标。

说了这么多监管的问题,但不是要让监管阻碍了产业发展。包括反制设备,也需要加强规范其开发和使用。

无人机产业的的发展,需要鼓励创新,不仅要推动技术创新,还要推动应用创新(推进到植保 、、测绘、巡检、应急救援等各行业领域)、商业模式创新(加快民用无人机租赁、保险、培训等生产性服务发展)、产业协同创新(在高集成度芯片、下一代移动技术、精确卫星定位等领域开展协同创新,推动互联网、和无人机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引导社会资本和新技术结合,推进飞控/避障等系统、传感器/等机载设备和机械增稳云太等配套业协同发展。)这也是我们的“指导意见”里提出的。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