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也需要睡眠
一直以来,科技发展的终极目标之一就是让不知疲倦的机器人代替人类工作,将人类从简单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一项研究却显示,与人类相似,基于生物大脑开发的人工智能也需要休息和睡眠。
计算机科学家伊京·沃特金斯向新西兰“每日科技”新闻网站透露,他们正在研究一种名为“强化”的智能系统,这种系统能够像人脑一样学习,并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通过对人工智能进行无监督字典学习训练,科学家让它能够在没有先例可循的情况下对事物进行分类,这好比让孩子识别各种陌生动物的图片,将它们分类到相似的动物群体中。
长时间无间断的自主学习让人工智能变得极不稳定,开始产生类似幻觉的图像。为了稳定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尝试了各种方法,包括关闭并重启,但均未成功。最终,他们决定尝试模拟睡眠状态。给人工智能播放各种噪声,如不同电台之间的波段声音,对其进行“催眠”。当稳定而均匀的高斯噪声响起时,人工智能恢复了正常功能。
这次试验让研究人员认识到,无论是人类大脑还是人工智能,“睡眠”的重要性都是不容忽视的。神经科学家加里·特肯尼昂指出,慢波睡眠即睡眠有助于皮质神经元保持稳定,阻止大脑产生幻觉。人工智能的睡眠与传统电脑的“休眠”截然不同。电脑的“休眠”只是停止内部运转,冻结所有计算活动。而人工智能的睡眠更像是一种恢复和再生的过程。
研究人员还发现,当人工智能刚开始工作时,一些神经元处于休眠状态,无法工作。人工睡眠可以激活这些神经元,让它们运转起来。随着仿生技术和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普及,或许将来有一天,我们的电视机会不时打个盹儿,其他采用生物智能技术的物件也一样。
这一发现引发了更广泛的思考。随着人工智能越来越朝着仿生化的方向发展,它们和人类一样需要睡眠似乎也就不足为奇了。与此它们甚至能帮助人类进一步认识自身奥秘,更深刻地了解生命本身。正如肯尼昂所说:“我们让人工智能睡了个好觉。”这不仅意味着人工智能的进步,也代表着人类对生命本质的又迈出了一步。这一领域的研究将继续深入,为我们揭示更多关于生命和智能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