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工智能技术专利申请数量不断刷新
最近,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和工信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联合发布了《人工智能中国专利技术分析报告》。报告揭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事实:在新基建政策的推动下,中国人工智能技术专利申请数量持续飙升。
截至去年底,我国人工智能技术专利申请总量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领先的国家。尽管今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但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并未停滞。截至今年十月,人工智能专利申请数量已经达到惊人的69.4万件,同比增长了56.3%。
报告详细展示了我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的年度变化趋势。由于专利数据公开的不完整性,统计数据仅截至今年十月。从申请人分布来看,互联网企业和高等院校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核心力量。以百度、阿里巴巴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以及华为、浪潮等信息技术制造业企业,展现了雄厚的研发实力。
其中,百度公司以9364件专利申请和2682件专利授权处于领先地位。在学习技术、智能语音、知识图谱、智能推荐、交通等多个领域,百度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位居首位。华为公司在专利申请总量和授权总量中分别位列第三和第二。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等院校也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创新主体。
报告还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的基础支撑技术和应用技术。作为人工智能的基础,专利占比最多,达到18.38%。计算机视觉作为应用领域的技术,紧随其后,占比为17.72%。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等也占据了重要的比例。值得一提的是,除应用技术外,我国在基础技术领域也进行了广泛布局。在学习领域,我国企业在特定功能的数字方法、数字识别、基于生物学模型的计算机系统等基础技术分支上,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专利。
更令人瞩目的是,在疫情防控相关的人工智能技术方面,我国创新主体也积极申请专利。截至今年十月,我国创新主体在疫情防控相关人工智能技术方面共申请了3036件专利,这些专利分布于疫情监测、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领域。在自动测温系统、疫情地图、智能问诊平台等方面,我国企业和科研院所的专利申请表现突出。
这份报告充分展示了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态势。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成果令人瞩目,为未来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