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工业机器人目前太危险 尚无法与人类安全
北京时间9月,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传遍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危险问题再次凸显,仅在美国就发生了二十多起致命事件。最近的一次事件发生在德国一家大众工厂,一名年轻的维修工人被机器人碾压致死,事故发生在一块巨大的机械手臂与金属板之间的禁区,一个人类不该涉足的区域。
工业机器人的危险性质,使得人类与其共存变得颇具挑战。随着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如何找到一个让机器人和人类和谐共处、分工协作的均衡点?这不仅是技术难题,更是关乎人类安全的重大挑战。我们需要实现所谓的“协作性机器人”或者“合作性机器人”的理念,让机器人与人类互动变得安全而高效,从而彻底改变生产流程、家务劳动、医疗保健和物流等领域。
汽车制造商和航空业巨头已经开始高度自动化生产流程,并率先采用合作性机器人技术。例如,BAE系统公司近期宣布计划使用合作性机器人来建造飞机。这种技术的引入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必要性:工业机器人虽然擅长处理高速、重复性的工作,但它们缺乏人类的智慧和感知能力,一旦与人类接触,就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伤害。
德国弗劳恩霍夫工厂运作和自动化研究所的何塞·赛恩斯对此表示担忧:“机器人的移动非常机械而没有智力,与人类员工的感知、思考和适应能力相比,它们的配合尚显生硬。”合作性机器人的优势在于它们配备了传感器和安全功能,可以检测并响应附近的人类活动。这种技术实现了机器人强度和精确度的优势与人类直觉和判断力的完美结合。
尽管机器人技术不断进步,但目前人类与机器人之间的关系仍然相对和谐,因为人类拥有一些难以编程的技能和经验。“工人们有时候能预感到机器的行为是否异常,或者某些材料是否有问题,”赛恩斯解释道。这些直觉和经验对于防止事故发生至关重要。
宝马公司便是合作性机器人的先驱之一。该公司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工厂安装了丹麦优傲机器人有限公司制造的机器人,帮助工人给材料涂胶、隔离和水封汽车车门。这项任务对人类工人来说非常吃力甚至可能导致工伤,而机器人可以轻松完成。宝马公司的装配和后勤负责人瑞奇·莫里斯对此表示:“我们对人机协作的效率和安全性非常感兴趣。机器人能够完成重复性高的工作,如推拉重物而不容易受伤。”他希望这样的合作能够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并保障工人的安全。
日本美女机器人
- 外媒:工业机器人目前太危险 尚无法与人类安全
- 品质大升级:扫地机器人的机会和挑战
- 小米扫地机器人通过性
- Android新漏洞曝光:或影响14亿用户
- 马斯克太空梦再进一步 SpaceX或5月7日首次载人飞
- 机器人舞台剧小王子将在京首演
- 机械定义是什么 工作生活中机械的作用有哪些
- Facebook:干预对话机器人不是因为失控而是无意义
- 载人龙飞船准备就绪!SpaceX与NASA成功测试逃生系
- 家庭教育里面的机器人
- 从蜘蛛侠到钢铁侠 机器人让高空作业更
- 苹果自研芯片将首次在美制造-库克确认与台积电
- 2025年智慧城市AI软件市场将增长700%
- 哪些学校有机器人取件
- 智能扫地机器人英文
- 英牧师接受机器人执刀眼科手术 摘除0.01毫米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