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与多家科技公司开始制定无人机交通规则
随着无人机数量的急剧增长,意外事件愈发频繁,如闯入白宫草坪、意外撞击台北101大楼等。这些意外不仅引人注目,更引发了部门和商业公司的关注。无人机的无序飞行对工业发展构成了潜在威胁,因此NASA、Google、亚马逊以及Verizon等巨头决定联手制定空中交通规则。
在下周的会议上,NASA将与Google、亚马逊、Verizon及Harris等公司共同尚未完善的空中管制系统,以确保无人机在空中飞行时的安全,避免碰撞。据彭博社报道,已有至少14家公司与NASA签订了相关协议,而除此之外,更有100多家公司和大学表达了参与此项目的强烈兴趣。
Google的Project Wing项目负责人Dave Vos代表公司与NASA共同商讨空中飞行规则。他强调,Google的理念是空中领域不应被任何实体或组织所垄断。Google参与此项目的目的并非推广自家的解决方案,而是希望激发各方提出多元方案,共同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早在今年6月,Google就已召集机构和其他相关公司,分享其在此领域的设想。在Google看来,所有在空中飞行的无人机应能准确识别自身位置,而空中领域则应对满足相关条件的所有实体开放。地面的计算机系统将创建航线以确保飞行安全,防止碰撞。在此过程中,人类仍将参与其中,但控制器必须依赖电脑快速决策,确保无人机正常飞行。
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甚至可通知用户禁飞区信息。NASA对接此项目的经理Parimal Kopardekar设想的是一个分层级的控制系统。例如,无人机驾驶员如需飞越某偏远农场,需向中央控制系统提交通知。随着无人机的数量日益增多,云端系统将需要实时跟踪,以确保其不会碰撞,就像雷达跟踪现有飞机一样。
目前,亚马逊尚未公布具体计划,但其负责人Gur Kimchi可能在NASA的会议上公布细节。作为此次会议的组织者,NASA的目标是推动建立一个全自动、由计算机控制的系统,能够指示无人机绕过障碍物和其他系统。Dave Vos认为该系统应是分散的,不同的运营方掌控各自的系统,并受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监管。尽管听起来这套系统颇为复杂,但考虑到隐形、不遵守规则的特殊情况,我们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看到切实可行的规则出炉。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各方正携手合作,共同迈向无人机飞行的未来。
日本美女机器人
- NASA与多家科技公司开始制定无人机交通规则
- 人工智能泛滥 家庭环境疑似AI沟通重灾区
- 岛国发明石头剪刀布机器人 猜拳完虐人类
- 柯马机器人·首款教育机器人Comaue.DO发布帮助学
- 人工智能已经不远 正逐步走进人类世界
- 南航金城学院上演机器人总动员—— 工科男
- 用户规模化驱动成本下降 阿里云计算价格再降三
- 谁会为小扎的AI管家配音:网民选了这位老帅哥
- 科博会智能机器人炫酷夺目惹人爱
- 模拟火星种植蔬菜为宇宙移民做准备
- 第一线ISO9001、ISO20000及ISO27001认证覆盖云计算服务
- 高通宣布对商汤、摩拜等9家中国公司投资
- 厉害!袁隆平再出手 用海水种出的红色水稻
- NBIoT预计将在2025年赶超LoRa
- 复旦大学成功实现用脑电波和手势控制无人机
- 四大安全问题拷问SaaS与云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