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成功实现用脑电波和手势控制无人机
空中的奥秘——身临其境的体验
这场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等多个重量级机构联合主办的大赛,汇聚了顶尖的研究生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智慧和力量。以微小卫星为主题的竞赛,开启了未来飞行器技术与创新的之旅。“创新改变未来”的竞赛宗旨,不仅是一次技术的较量,更是对复合型、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的发掘和培养。
复旦大学的一支设计团队引人注目,他们带来了一款充满未来感的作品。这个团队的成员来自飞行器设计、流体力学、理论计算和计算机软件等多个专业,他们的指导老师是力学与工程科学系的系主任艾剑良。这支团队为我们讲述了一个跨越时空的故事,关于他们如何通过头脑风暴,摒弃传统手持遥控器的操作方式,转而尝试利用脑电波控制飞机。
穿戴一套先进的装备,包括MindWaveMobile脑电耳机、Myo臂环、特制眼镜等,这个团队的飞行装置仿佛赋予了佩戴者“灵魂出窍”的体验。眼睛仿佛随着思维飞上了天空,佩戴者只需集中精力、放松状态,或者通过手势指挥,就能控制飞行器的升降和移动。这就像是一场科幻的冒险,让我们以前所未有的角度去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这项看似科幻的飞行技术,实则有着坚实的科学基础。人脑的神经活动与飞行器的控制紧密相连。每当神经活动时,人脑都会产生轻微的放电,不同的神经活动会产生不同的脑波模式。团队通过捕捉这些脑波模式来控制飞行器的动作。
艾剑良和他的团队并未止步于此,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旋翼起降、固定翼平飞、抛飞稳定,甚至人工智能方向上的研究仍大有可为。他们表示,会继续深入开展研究,争取做到产学研结合,因为科技与行业应用的结合才能给技术带来真正的飞翔空间。
这项技术的出现,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去欣赏这个世界,更为行动不便的残障人士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户。团队成员崔雪扬介绍:“只需戴上眼镜,我们就能以全新的角度去领略世界的美丽。这种设计可以为那些无法亲身体验的人带来无尽的想象空间。”
这项“意念-手势协同控制与技术的微型飞行器”的设计,仿佛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的思维与科技的结合将创造出更多的奇迹。我们期待着这个领域的未来发展,期待着更多的创新改变我们的未来。
日本美女机器人
- 复旦大学成功实现用脑电波和手势控制无人机
- 四大安全问题拷问SaaS与云计算
- 我国管道机器人起步晚 目前在技术方面依然是落
- 湖北交通厅升级两客一危一货车辆联网联控
- 硅谷大佬去了一家创业公司当二把手
- 开云汽车获哈工大机器人集团(HRG)战略轮融资
- 花旗也跟进了AI投资大潮:这家创企能防实时欺诈
- 广州影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与华中农业大学举行
- IEEE发布指导文件AI也要讲道德 否则世界会乱套
- 亚洲国际物流展上 新松激光轮廓导航移动机器人
- 专家称:机器人将在30年内使失业率上升50%
- 美媒中国AI研发让谷歌眼红 中国不再只会模仿
- 京东在陕西建低空无人机物流网:单机载重数吨
- 松下和特斯拉一起做电池后,再牵手研发无人驾
- 机器人来了!患者享智能化服务
- 个子不大、潜得深,90后创业研发出多功能水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