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站在中国制造的“风口”之上 国产机器人

机器人技术 2021-05-31 12:20www.robotxin.com机器人技术
机器人焊接外观美观度好,工艺一致性高,残次率低。从目前情况看,机器换人,最大难点是工厂自身的自动化水平对机器人的承接能力不够,机器换人并不是想换就换。

目前,机器人站在中国制造的 风口 之上。为了解这一产业地方现状,记者历时一个月对安徽机器人产业上中下游产业链企业进行了调查采访,采访发现,机器人产业已成为该省政府、资本、企业竞相追逐的宠儿,其 从无到有 的发展历程以及这一产业目前遇到的难题和瓶颈,恰是全国各地机器人产业的一个缩影。

2015年刚开年,台湾籍企业家欧秉承收到了一份价值500万元的生产线系统集成改造,这笔找上门的生意,来自重庆一家大型电脑制造商。为了与欧秉承签订生产线系统集成改造合同,这家制造商与他还签订了一份机器人采购合同,但后一合同有一个生效条件,即生产线系统集成改造完成后,机器人采购合同生效。 对我们来说,如果生产线改造不能如期完成,后面机器人采购合同将会中止。但如果改造成功,这家大型电脑制造厂家还将把其企业余下的生产线和供应链企业 机器换人 计划全部交给我们,对我们来说,这就意味着,如果不扩大规模,订单足够干2年。

欧秉承是合肥联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该公司属台资企业,本来企业主打产品是机器人,但欧秉承说,2014年初他被调到合肥公司后,将公司重心进行了转移, 原来公司目标是生产机器人,当第一台机器手臂生产出来以后,我们发现,这种机器手臂用委托加工的方式,放在哪里都可以生产,,谁能把这个手臂卖出就很难,因为代工厂和大多数非专业机器人生产商不懂工厂、不懂流水线,这种机器人生产再多,也没法应用。

记者调查发现,在安徽,由于人口红利逐渐不明显等诸多原因,虽然机器人受到很多制造业厂家关注,近两年机器人产业也在高速发展,但需求端仍处在初级阶段,很多厂家在观望,在部分地区,应用甚至还未起步。

自动化水平滞后,机器人 不适应

机器人焊接外观美观度较好,工艺一致性非常高,残次率极低,而人工作业的焊接美观度相对较低,执行工艺要求的随意性也相对较大,品质波动幅度大,且残次率高。 张涛是江淮汽车乘用车制造公司三工厂焊装车间主任,7月1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表示,单从工作移动速度进行比较,工业机器人工作移动速度每秒可实现200至2000毫米,而人工作业的移动速度仅达200至500毫米,一台机器人的工作量和工作效率等同于3 5人的焊接效率,并且多台机器人可以实现一人监控管理。

张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就日常投入而言,机器人的寿命可长达15年,每两年保养一次,更换线束、润滑油等所用费用平均到每月不到1200元,而一个点焊作业人员工资和福利按现在月薪7000元计算,在同等效率下,用4名作业人员每月需2.8万元,10年时间将支付工资福利340万元以上,而公司投入400万元购买8台高精度机器人,预计投产5年后能够收回该成本。

除了焊接车间外,张涛说,江淮汽车已经确定,将扩大机器人的使用范围,规划的弧焊机器人购置项目已经启动,将进一步扩大机器人自动化作业方式。

,张涛说,这些项目急不得,因为,从目前情况看,机器换人,最大难点是工厂自身的自动化水平对机器人的承接能力不够,全流程自动化改造不是简单地买回几台机器人就可以实现的,还要求对生产线进行系统改造,并且,对员工进行新的培训。

码垛机器人被认为是机器人中的 傻子 ,因为其对生产线自动化水平要求不高,但记者在合肥京东方公司采访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尽管如此,为了使用码垛机器人,车间还是经过了技术人员的改造。

为其提供码垛机器人的合肥泰禾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石江涛告诉记者,虽然是为京东方 私人订制 ,但开始试验时发现,机器人在工作中会出现吸盘脱落或者因吸盘吸力不足导致物品摔落的现象,他们便通过加长机器人爪子长度等措施,大大改善了这种情况。

中国制造水平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制造厂商本身设备不标准,很多应该使用标准零部件的生产线,企业在建厂时,为了减少成本,改用了非国标型,这样不但对产品质量有影响,还为当前的机器人使用和企业后期的技术改造升级,带来很大难题,在家电行业,以前的生产线大多都是这样的。所以,现在机器换人,每条生产线甚至每一段都不同,要让机器人识别不同标准,太难了。 欧秉承说,他对陶瓷、铝材、家电等行业进行市场跟踪后发现,尽管企业进行机器换人的意愿强烈,但遇到的困难普遍是与实际工艺需求对接不上。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也有一些企业对工业机器人存在疑虑。 我们早就想采购一套饲料码垛机,企业没有工业机器人维护、调试和操作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采购回来不会用怎么办? 安徽肥东一位食品加工厂的经理表示。

先过系统集成关,再上机器人

记者调查发现,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安徽机器人本体制造商有两个特色,一是自身体量不大,二是多先作为某一大型制造厂商配套,继而再将市场向外延伸。

这是由机器人行业特点决定的,也是市场化选择的结果。 欧秉承说。

同其他产业相同,机器人产业分上中下游。上游是核心零部件,目前完全被国外大公司所控制;中游是机器人本体,利润空间微薄;下游是系统集成商。欧秉承说,国内95%的企业都集中在系统集成这个环节上。

这一点,张涛认为不难理解。相较于机器人本体产品供应商,机器人系统集成供应商具有产品设计能力、项目经验,并在对用户行业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提供可适应各种不同应用领域的标准化、个性化成套装备。因为目前国内企业在技术水平和员工培训上跟不上,企业机器换人最基本的需求是,机器人厂商要提供一条龙服务,否则,就算企业用上了机器人,出了故障也解决不了。

欧秉承说,从产业链的角度看,机器人本体(单元)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基础,而下游系统集成则是机器人商业化、大规模普及的关键。本体产品由于技术壁垒较高,有一定垄断性,议价能力比较强,毛利较高。而系统集成的壁垒相对较低,与上下游议价能力较弱,毛利水平不高,但其市场规模要远远大于本体市常 目前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化的模式与美国接近,即本身生产的机器人较少,众多企业集中于机器人系统集成这一块。这是由于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abb、kuka等几家国际巨头手中、机器人本体生产成本过高所致。

目前大概有95%的机器人公司在做系统集成,主要原因是利润率比较高,收取方案费和服务费。 石江涛坦承,不过,系统集成想做大规模并不容易。,系统集成企业的工作模式是非标准化的,从销售人员拿订单到项目工程师根据订单要求进行方案设计,再到安装调试人员到客户现场进行安装调试,交给客户使用,不同行业的项目都会有其特殊性,很难完全复制。

以码垛机器人为例,石江涛说,如果专注于某个领域,可以获得较高的行业壁垒,,这个壁垒也使系统集成企业很难跨行业去扩张,其规模也很难上去。

但生产线系统集成改造并非一时所能做到。欧秉承告诉记者,系统集成企业常常会面临垫资的压力。系统集成企业付款一般采用 3331 的方式,即图纸通过审核后拿到款项的30%,发货后拿到30%,安装调试完毕后拿到30%,10%为质保金。按照这种付款方式,系统集成企业通常需要垫资,如果几个项目一起做,或者单个项目金额很大,系统集成企业也常常面临资金压力,从而限制其规模的扩张。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