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2014年度机器人行业十大最具影响力事件
观点表示,在保持乐观的必须清晰地认识到我国的机器人在当前还存在着不少的弊端和瓶颈,核心零部件一直困扰着中国大多数的机器人厂家,品牌影响力的缺失也使得国产机器人在推广的过程中步步维艰。
习近平大谈机器人对中国机器人给予厚望
“‘机器人革命’有望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将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6月9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习近平如是说。
6月9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讲话中,习近平对机器人发展的前景进行了预测和肯定,他指出,由于、、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机器人技术相互融合步伐加快,军用、汽车、家政服务机器人已经成为现实,有的人工已具有相当程度的自主思维和学习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机器人主要制造商和国家纷纷加紧布局,抢占技术和市场制高点。”而作为“未来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习近平认为,“我们不仅要把我国机器人水平提高上去,而且要尽可能多地占领市常”
在此次的讲话中,习近平大谈机器人,对人工智能寄予厚望,释放了积极良好的信号,将对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产生重要推动作用。
附习近平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部分内容)
前几天,我看了一份材料,说“机器人革命”有望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将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而且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常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测,“机器人革命”将创造数万亿美元的市常由于、、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机器人技术相互融合步伐加快,3D打英人工智能迅猛发展,制造机器人的软日趋成熟,成本不断降低,性能不断提升,军用、汽车、家政服务机器人已经成为现实,有的人工已具有相当程度的自主思维和学习能力。国际上有舆论认为,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机器人主要制造商和国家纷纷加紧布局,抢占技术和市场制高点。看到这里,我就在想,我国将成为机器人的最大市场,但我们的技术和制造能力能不能应对这场竞争?我们不仅要把我国机器人水平提高上去,而且要尽可能多地占领市常这样的新技术新领域还很多,我们要审时度势、全盘考虑、抓紧谋划、扎实推进。
观点习近平主席在大会上大谈机器人,足见政府部门对机器人产业的重视程度,实际上中国政府也是这么做的,2014年各地相继出台了对机器人产业的扶持政策,机器人产业园如以后春笋般崛起,中国的机器人产业走向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工信部重点培养3~5家机器人公司
据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14日报道,以机器人为代表的高端装备业正在不断发展。在国内最大的机器人企业沈阳新松机器人工厂里,(画面中是机器人工厂里面各类机器人产品),这些产品多是发往浙江、广东等制造业密集的地区。据新松机器人工作人员介绍,目前50公斤以下机械手已经卖断货。
中国的工业机器人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目前,尽管已经有一批企业在从事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开发,都没有形成较大的规模,缺乏市场品牌的认知度,在机器人的市场方面一直面临国外品牌的竞争压力。
工信部将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引导行业发展,完善标准体系建设,组织编制我国机器人产业行业标准体系结构图和标准明细表,加大对机器人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和政策扶持等方式扶持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
工信部将要求,到2020年,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8-10个配套产业集群;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达到100以上。工业机器人行业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
观点中国的机器人市场潜力很大,但就目前来看,中国的机器人市场基本上是被国外的机器人巨头所把持的。2013年在中国的机器人销售量达到3.7万台,仅仅四大家族就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中国本土机器人企业的总的销售量加到一块还不到一万台。中国的机器人起步较晚,虽然近年来发展很快,但核心零部件技术的缺失一直是中国机器人企业的硬伤。
中国的机器企业的快速崛起,与机器人企业本身的自强不息分不开,政府方面的积极推动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令人欣慰的是政府已经看到了这一点,相关政策正在不断出台中。
发改委欲打造三个机器人检测中心控制机器人产业野蛮增长
就在几天前,发改委曾专门组织召开了一个内部会,会议的核心内容是要在国内打造3个机器人检测评价中心。
“在原来制造机器人的过程中,我们要检验什么,或者要达到什么技术指标,有些东西没有搞清楚。因为这些东西没有搞清楚,相应的检测设备和手段也没有,或者说用传统的检验方法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观点表示,目前,各方抢食机器人蛋糕的劲头的确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机器人行业每年的增速36%,这还是保守的说法,未来3至5年,还会更快一些。一些地方政府对客户端或者销售端还会进行补贴,更刺激了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而现在,机器人检测与评价平台出来后,机器人的材料、关键零部件到整机、装备到系统集成,都需要进行测试,测试发现问题再追溯到是材料问题还是加工工艺问题,从而对机器人进行改进。
“这个平台就是以工程化的测试,解决机器人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观点认为,检测平台的成立,可以说对机器人产业有着决定性作用,“这是一个可以保障机器人质量的公共平台,比如产品的寿命、性能等能不能达到国际水平甚至超出国际水平的基本保证”。
东莞机器人技术协会会长凌琳中国目前机器人市场的确很火热,很多企业不管以前的主业和机器人有无关系,都想进军机器人行业分一杯羹,这也造成了机器人企业数量上的剧增。据统计仅仅2014年前九个月,新增加的机器人企业就达到了375家之多。“大跃进”的后果也许并不是产业的全面进步,“一窝热”的背后很可能是“一窝死”,在目前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各项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政府有必要规范下混乱的机器人市场,避免其步光伏后尘。
科学家欲建立先进的“机器人大脑”系统
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美国科学家最新研制一种“机器人大脑”,这是一种大型计算机系统,它将成为人类的最佳助手,便于人类应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机器设备,以及处理家务杂活。
只要通上电源,机器人大脑将成为一个“中心知识服务器”,任何机器人可以访问这些公开的网络资源。当前它可以下载和处理10亿张照片,12万段YouTube视频信息,1亿份指南文档和应用手册。
研究负责人指出,机器人大脑是一个大型运算系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计算机模拟和真实机器人实验,学习和掌握相关信息资源。
相关应用涉及机器人研究、家用机器人和自驾租车等,机器人大脑提供的信息将以适用机器人的格式翻译和存储起来,当机器人需要使用时,将启用这些信息。机器人大脑可作为家庭、办公室和工厂的得力助手,它们需要理解人类的世界如何工作运行,以及人类的行为表现。
机器人研究员通过机器人大脑,现已教会机器人一些操作如何找到你的钥匙、倒一杯饮料、放好餐具,以及不要打断两个人之间的谈话。美国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科学副教授阿苏托什-萨克塞纳(AshutoshSaxena)说“笔记本电脑和手机可以访问我们希望获得的任何信息,如果机器人遇到未知情况,它可以像云端‘机器人大脑’查询相关信息。”
萨克塞纳和研究同事指出,机器人大脑可以挑选与目标相关的照片,再将图像和视频与文字建立连接,从而有助于分析识别目标,以及如何操作使用它,,机器人能够理解人类的语言和行为。
普洛汇森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宗保机器人大脑系统的建立将会使机器人具备人工智能的能力,使机器人变的更聪明。虽然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很多方面都还很不成熟,但相信在克服了一些技术瓶颈之后,它的前途将不可限量。
国内首条“机器人制造机器人”生产线投产
全过程实现数字化制造机器人年产能将达5000台。7月25日,坐落在浑南区的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智慧园处于建设高潮,这里将崛起占地6万平方米的国内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化基地。其核心车间之一——用新松公司自己生产的机器人建立的数字化智能车间,已完成了前期的建设,正在进行的生产线调试。新松机器人总裁曲道奎指出,这条国内首个用机器人制造机器人的生产线将于8月正式投产,年产能将达到5000台。
占地近万平方米的数字化车间,由自动化立体仓库区、机器人组装区、机器人检测区、自动喷涂区、自动哄干区及机器人功能应用区构成,将实现机器人、智能设备和信息技术三者在生产过程中完美融合,解决生产、物流、质量、生产线及产品从设计到制造全生产周期的转化。7月25日,在新松机器人公关部长哈恩晶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这条国内首条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的生产线。
哈恩晶介绍,这条生产线集成了新松公司核心的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抓取机器人、装配机器人等产品,实现物料自动搬运、柔性物料传输、零部件自动清洗、自动化装配、自动喷漆、智能仓储、智能综合监控及数字化虚拟制造系统等功能,可完成产品从零部件入库、到产品最终装配、检验、喷漆,最终实现成本入库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制造。这条生产线之所以称为数字化制造,是因为整个过程实现了数字控制,是对传统的规划设计理念的一种颠覆。在管理层面由信息系统实现对生产状态的实时掌控,在执行层面由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堆垛机器人、装配机器人等完成全数字化智能系统生产流程。
哈恩晶介绍,新松机器人数字化智能车间的整体制造模式是在国内首创的,在国际上同类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也是领先的。与人工制造相比,数字化智能车间不仅极大地提升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也会提升5至10倍,是业内率先采用国际最先进的数字化智能生产系统完成机器人制造过程的典范。
观点机器人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这一点已经和得到了实践的证明。用机器人造机器人虽然在国外已经有先例,但对中国来说在这个领域还是一片空白,新松机器人的这一创举是中国国内首例用机器人造机器人的尝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也为中国的其他机器人企业提供了思路和参考。
我国首台磁悬浮冲压机器人研制成功
2014年6月中旬,莱恩精机(深圳)有限公司成功研发出国内首台磁悬浮冲压机器人并已投入使用,这是莱恩精机在冲压领域的又一新的创举。由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畅志军博士率领的莱恩精机研发团队,在成功研发完成一次又一次的冲压机器人技术基础上,又一次实现了把磁悬浮技术(直线伺服电机技术)应用到高精密中高速冲压领域,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技术空白。
莱恩精机自主研发的磁悬浮冲压机器人,经过项目立项、结构设计、方案实施、样机终试、客户试用等五个阶段,历时120天,终于克服了种种技术难关,成功下线。磁悬浮技术(直线伺服电机技术)具有起动推力大、传动刚度高、动态响应快、定位精度高、行程长度不受限制等优点,应用到冲压领域中,实现了超高加减速,并确保了机械手的高随动性。
莱恩精机的磁悬浮冲压机器人控制系统使用的是国际知名的控制系统,它的优势在于其内嵌式网络功能,可将单机设备方便的连接到生产过程网络,通过独特的液力传动控制技术,使得用户仅需设定一些基本的运动参数,系统便能自动计算出最佳的运动控制曲线,运动快速平稳,定位精度高,大大缩短了加工循环时间。
下线的莱恩精机磁悬浮冲压机器人的研发成功,在市场上引起了强烈的轰动。很快就收到了以生产欧洲汽车宝马、奔驰零配件厂的冲压厂家青睐并下了订单。磁悬浮冲压机器人成功在该公司车间以30次/min快速高效稳定运行,其稳定的结构、高效的传送、精准的定位等优势,保证了客户的生产,效率的提升,不仅该公司对莱恩精机赞赏有加,欧洲客户也对莱恩精机竖起了大拇指。
目前,中国冲压加工业存在产品精度低、质量不安定、需要作业空间大、半成品库存量大、手工体力劳动、工作危险等问题。冲压机器人的发展是解决冲压领域“用工难”以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和着力点,世界工厂的中国冲压行业企业众多,市场广阔,冲压机器人的需求非常大。
观点冲压机器人的关键技术被美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掌控,国内同行业发展缓慢,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此次莱恩精机开发出来国内首台磁悬浮冲压机器人打破了国外机器人公司的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
库卡被收购1/4股份被德国Voith集团收购
德国Voith集团近日收购了库卡集团25.1%的股权。所收购的股份主要来自原大股东Grenzebach。交易尚需反垄断机构的审核。交易细节未予披露。
总部位于德国奥格斯堡的库卡集团是全球领先的机器人和自动化生产系统及解决方案供应商,其客户主要来自于汽车行业。借助三十多年来服务汽车行业的丰富经验,库卡集团也为包括医疗、航空在内的其它行业开发创新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库卡集团过去几年来业务增长迅速,盈利性不断提高,2013年营业额达到18亿欧元,息税前利润约为1.2亿欧元。
入股库卡集团是Voith战略性投资的一部分。计算机化和自动化将在未来几年为工业化生产流程带来深刻的变革。而机器人是未来数字化工业、以及“工业4.0”大趋势的关键组成部分。
Grenzebach集团是一家全球范围内的稳健的家族企业,提供自动化工业服务,在全世界各地拥有生产基地,一切活动以服务客户为中心,在世界三种货币流通区德国、中国、美国都设有生产基地。拥有1600名员工。专注在机器人行李装卸、建材机械技术、飞行模拟、食品加工、玻璃技术、太阳能技术等领域,最新技术开发为AGV小车的解决方案。
Voith集团董事会主席兼总裁HubertLienhard解释到“kuka专注于机械、电子器件、传感器系统与软件的制造与生产,拥有一批高度专业化的自动化专家人才,KUKA能够在工业4.0的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对我们而言,这使得它成为一项理想的前瞻性投资。Voith将支持KUKA的现有战略,且对KUKA团队十分有信心。他们在过去几年创造了KUKA非凡的成功发展。作为持有KUKA集团25.1%股份的一家家族企业,我们目标是成为可靠的、专注于长远发展的重要股东。我们将秉承团队精神全力支持KUKA及KUKA的工作团队。Voith集团为能源、石油与天然气、造纸、原材料及运输与公共交通等领域树立了行业标准,创建于1867年,现有43,000多名员工,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年销售额57亿欧元,是欧洲最大的家族企业之一。
库卡作为世界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在机器人行业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此次近四分之一的股份被收购,在业内引发了很大的震动。此次的股份收购方Voith集团业务主要集中于天然气、造纸、和公共交通等方面,此次收购有可能会拓展库卡机器人的未来研发方向,扩大它的业务范围。
超级电脑通过图灵测试被当作13岁男孩
英国雷丁大学的研究表明,有一台超级电脑成功让人类相信它是一个13岁的男孩儿,从而成为有史以来首台通过“图灵测试”的机器。
此次在英国皇家学会参加测试的共有五台机器,他们的目标是通过文本对话让测试者将其误认为是人类。这项测试起源于1950年,由电脑科学先驱阿兰图灵(AlanTuring)设计。图灵表示,倘若机器与人类无法区分,就表明机器也在“思考”。
根据图灵测试的要求,在一系列时长为5分钟的键盘沟通中,机器需要“蒙蔽”30%的人类测试者才能通过这项测试。
有一款名为尤金古斯特曼(EugeneGoostman)的电脑程式模拟了13岁的男孩儿,并成功骗过了33%的人类测试者。雷丁大学教授凯文沃维克(KevinWarick)说“在人工智慧领域,没有一项测试的标志性和争议性能超过图灵测试。”
他还说“这将成为历史上最令人振奋的一刻。”
关于这个程式,有以下几点非常值得注意
1、与很多媒体的报道不同,尤金古斯特曼(EugeneGoostman)并不是超级电脑,也不是电脑,而是一个聊天机器人,是一个电脑程式。
2、尤金的开发者很狡猾,他们把它伪装成了不以英语为母语的13岁乌克兰男孩儿。正如尤金的创造者弗拉基米尔维塞罗夫(VladimirVeselov)所说“我们的主要想法是,尤金可以号称自己无所不知,但受到年龄的限制,所以他不可能什么都知道。”虽然这从技术上完全讲得通,但从感性角度来看,却一点都不令人佩服。
3、由此可以看出,这种聊天机器人并不懂得感性的思考,它只是一个用文字模拟人类对话的模拟器。
换句话说,这远不是什么里程碑式的壮举。但这的确十分重要,因为它表明我们进入了一个难以区分聊天机器人和真人的时代。
观点能够与机器人进行沟通一直是人类的梦想和研究目标,虽然现在的图灵测试只是简单的人机对话,谈不上复杂,但他的意义在于让未来的人机自由对话成为了可能,开创了一个人机自由对话的时代。
中美机器人“云”中牵手异地合作
世界各地具有不同能力的机器人如何开展合作,怎样拓展单个机器人的能力范围,完成单个机器人无法完成的任务?“云机器人”应运而生。
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机器人实验室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实验室联合进行的云机器人实验取得成功。
“研究发现,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同类型机器人由于硬件和基础软件的不同,所具备的能力和技能也各不相同。”联合项目中方负责人、中科大人工智能中心和机器人实验室主任陈小平教授介绍,科学家们设想,如果让不同的机器人与平台相结合,从云平台和其他机器人那里获取有关知识和技能,那么就可以实现机器人之间、人机之间的知识共享和合作,从而极大地拓展每一台机器人的能力范围,并降低开发成本。,云机器人被视为突破机器人大规模应用技术瓶颈的一种新的重要手段。
在日前进行的云机器人联合实验中,位于合肥的中科大“可佳”(KeJia)机器人与位于美国匹兹堡的卡内基-梅隆大学“可宝”(CoBot)机器人,借助云平台实现了远程合作与资源共享测试。实验中,云端向双方机器人提供多种知识源和数据源,“可佳”向“可宝”输送语义理解和自动规划服务,“可宝”向“可佳”输送分析服务。借助于这些知识共享和远程合作,“可佳”与“可宝”分别完成了各自单独工作无法完成的测试任务。
“双方将进一步深化本项目的理论基础,扩展技术体系,启动云机器人平台的工程化开发,进行更大规模的实验测试,促使有关成果可以扩散到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其他。”联合项目美方负责人、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主席、卡内基-梅隆大学伟罗莎教授说。
编辑评论云机器人是和机器人学的融合,是未来的发展大趋势,此次中美两国就云机器人技术展开合作,有利于两国之间共享资源,共同解决研发中遇到的瓶颈问题,争取以后在此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和成就。
为尽社会责任富士康开发医用机器人
8月21日上午消息,据台湾《经济日报》报道,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周二表示,鸿海全力瞄准医疗市场,目前已持续开发医用机器人,有信心能大幅降低医疗成本。
郭台铭周二完成冰桶挑战之后表示,未来在医疗、保健等领域,机器人将是非常大的市场,鸿海集团将积极进军医疗领域,开发与移动设备相关联的医用机器人,但这只是鸿海的志业,主要目的不是赚钱,而是尽企业社会责任。
郭台铭指出,预计中国大陆到2040年老龄人口将占40%,为应对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势必需要高科技医疗的预防检测,以及自动化医疗照护、远程医疗、医院自动化应用等,这些都是鸿海未来努力的目标。
郭台铭强调,医用机器人最大的问题不是如何制造,而是如何建立销售管道,这部分还需要点时间努力。不过,目前鸿海早有能力可降低医疗设备成本,主要是集团在消费电子产品领域很大,若整合这两个部分采购,材料成本可降低,有助于医疗自动化普及。
日前日本软银正式对外发布人型机器人“Pepper”,将由鸿海代工制造,这是鸿海有史以来第一笔机器人代工订单。软银计划明年2月开始面向普通消费者发售Pepper,或将有助于鸿海第四季度业绩提升。
,目前鸿海也与台大癌症医院中心、医疗设备商VarianMedicalSystem进行产、学、研三方合作。
观点富士康一直是机器人行业的焦点,先前的“百万机器人计划”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激烈争论。事实上富士康确实在机器人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和尝试,与谷歌合作,共同开发机器人技术。富士康的百万机器人计划进展并不如想象中的乐观,虽然研发出来的机器人在iPhone生产线上有应用,因为精度较差,并不能很好的契合生产线。现在又要进军服务机器人行业让人难看懂其中的深意。
机器人技术
- 800多家中国机器人企业近半无产品
- 看看机器人在和你抢什么
- 马化腾、李彦宏等科技企业大佬们在贵阳大数据
- 机器人投入汽车产业园 探索机器人产业链
- 特斯拉 Cybertruck 电动皮卡换上黑色外衣,有望为
- 沁峰如何成为冲压机器人细分赛道国家专精特新
- 运动机器人智障了吗?
- Rivian 将投资 50 亿美元在佐治亚州建造电动汽车工
- 调查发布 - 制造业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突围——
- 未来工业机器人的市场什么样的变化
- 进博会特斯拉展台最全预测 沉浸式体验智能制造
- 美国将中国电动汽车关税提高到 100%,极星 CEO 对
- DeepMind 联合创始人:交互式 AI 才会“改变人类”
- 把握发展趋势 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 AI入侵教师职业,这五类产品发展迅猛
- 他们用AI和食用植物创造“人工肉食”,你想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