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花21万打抗癌针竟是可乐
介绍: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背后的故事
时光荏苒,2021年6月的一幕似乎仍历历在目。在杭州的一家养生会所,58岁的刘娟(化名)女士在此享受服务时,遭遇了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这场骗局的主角,会所员工胡倩,利用“认干亲”这种情感营销手段,获取刘娟的信任。她向刘娟推荐了一种号称能预防多种癌症的“抗癌针”。
胡倩等人声称,这种珍贵的针剂原价高达120万至150万元。她们通过虚构的内部优惠,使刘娟支付了21万元。在这一场骗局中,胡倩等人更是假扮公司高层,整个交易过程被精心策划,充满欺诈。更令人震惊的是,所谓的“抗癌针”,竟然是用散去气泡的可乐冒充的假药。注射过程更是在酒店房间秘密进行。
当时间的沙漏流淌到2023年5月,刘娟的女儿发现了这一异常的交易,随即报警。警方介入调查后,揭开了这场惊天骗局。最终,胡倩、潘涛、徐强三名涉案人员因诈骗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其中,胡倩被判三年十个月,徐强二年,潘涛一年六个月。
这起案件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诈骗行为,更是一面照出社会现实的镜子。养生会所本无行医资质,所谓的“抗癌针”,更是一种伪科学的概念。诈骗团伙利用老年人对健康的焦虑以及情感需求,实施精准诈骗。这起案件警示我们,必须警惕那些利用亲情牌进行营销陷阱的行为。
从法律角度看,这起案件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涉案金额达到“数额巨大”的标准。根据浙江的相关量刑标准,21万元属于“巨大”的范畴。在科学常识上,目前没有任何注射类产品能够达到“一劳永逸”的防癌效果。所谓的“抗癌针”,都是伪科学概念。而像可乐这样的异物注入人体,可能引发感染、栓塞等风险。
这起案件不仅为我们敲响警钟,也提醒我们在面对任何健康产品时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轻易相信非正规渠道的宣传。我们也要提高法律意识,懂得保护自己和家人的权益不受侵害。